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

发布日期:2025-04-11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法定代表人袁立斌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下沙6号大街436号
开办资金(万元)21542.67经费来源财政补助
年初数(万元)20504.23期末数(万元)20552.44
宗旨和业务范围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470103434Q举办单位杭州市教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杭州第四中学在市教育工委和市教育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过去一年,我校严格遵循章程办学治校。全面落实章程规定的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生管理等工作中,严格依照章程要求执行。重大事项决策、教职工权益保障等均按既定程序推进,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发展。(二)业务开展情况1.完成的工作职责:2024年,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紧密团结带领全体教工,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勠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认可。2.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下列具体的业务活动:A.教学工作2024年,教学线以学校发展五年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复兴四中,实现美好教育的总目标,以常规教学管理为抓手,精细管理,全面保障教学质量,以服务教学、服务师生为出发点,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以研促教,扎实推进双新改革。(1)不断推进“四新”实践,在教研方式、课堂样态、考试研究、作业分层等方面深化研究。承办省中学物理教学年会等省市教研活动,举办养正学术节,与省内外专家共研课堂教学新样态,探索课堂转型升级新路径。两校区地理教研组分别被评为省、市级先进教研组。(2)创新机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教师招聘工作,精挑细选引进教师29名。出台试用期教师转正考核办法,持续推进青蓝工程。两校区17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系统级教坛新秀,多人在省市比赛中获奖。稳步推进骨干教师培养,23位教师获评市首届中小学星级学科带头人,张国平老师获评正高。(3)科学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调研,规范集体备课,加强考试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加强与市教研室等专家的联系,把握教研方向。系统化精细化高考备考,两校区2024届较好完成学校目标任务。B.德育工作2024年,德育线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大思政”引领,提升育人质效。遵循高中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百廿校史精髓,构建杭四中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每位学生的最佳发展,努力培养出一批国家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才。(1)“大思政”引领,提升育人质效。深挖红色资源,筹谋首台校史大剧,创新思政“大课”;深化与高校思政育人共研联建,扎实开展国防教育、蒋筑英英雄团支部争创活动,厚植爱国爱党、爱校爱乡之情。(2)主题活动浸润,收获五育成果。传承创新四中德育传统,组织好体育文化节、成人礼、毕业礼等活动,开展好校园文体活动,举办社团嘉年华,提升活动育人实效。(3)加强德育常规,夯实育人基础。立足常规,推进“勤奋、自主、专注”班风学风建设。狠抓学生体质,制订体质提升方案,开足体育课,规范体锻课和课间操,激发学生体锻热情,为全面发展打好身体基础。(4)推动全员育人,形成育人合力。强化学习,提升班主任育德水平。推进导师制,落实全员育人。加强家委会建设和家长学校指导,提升家校育人合力。加强学生干部管理和培训,提升自管意识和能力,助力全面发展。C.后勤工作2024年,总务后勤工作坚持秉承以“为教育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宗旨,不断提升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开展,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1)优化校园整体环境。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对两区一部校园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优化校园布局,校园变得更实用、美观、舒适,尤其是下沙行政楼改造、吴山教工食堂改造项目。(2)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强化机制,层层落实责任,提升物防技防水平,构建管理有序、防控有力、环境安定的平安校园。(3)新一轮“智慧校园”全面升级。通过智慧班牌、操场AI体育系统、校园心理预警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安全。(4)提升食堂服务质量。本着教工食堂搞精,学生食堂搞活的方略,狠抓食品安全、膳食质量,落实学生食堂陪餐制度,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就餐,均衡营养。D.中外合作办学2024年,国际部围绕打造“浙江省国际教育窗口学校”中心任务,进一步确立了建设“顶尖名校升学窗口”“本土名师孵化窗口”“教育改革特色窗口”的新十年发展目标。(1)加强德育,坚持将“中国心、民族魂、家乡情”贯穿育人全过程。(2)探索机制改革,强化国家课程的教学,规范学生参加浙江省水平考试,推进国际部和下沙校区一体化进程,教学成绩稳步提升,2025届2名学生获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预录取,是杭城公办学校唯一,大批学生被港大、帝国理工等名校预录取,升学成绩喜人。E.教育共富2024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共富战略,帮扶阿克苏四高,通过耿文强地理名师工作室组团送教等多种方式助力发展。继续实施与常山一中的“县中崛起”民生实事项目,得到省厅的高度肯定,《浙江教育报》作了专题报道。3.党的建设2024年,学校切实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确保党对学校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党委紧扣“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和校务会议事规则,理顺党政关系,确保学校工作更高质量开展。(1)理论武装高水平。强化政治学习,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抓好基层党员的党风教育。(2)基层党建工作高标准。以大党建考核为指引,抓好我校党建的规范,练好内功。完成5个党支部架构调整和换届选举,通过支部书记例会加强党支部书记业务培训,通过规范支部“三会一课”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通过规范主题党日、先锋指数考核、党员亮身份等活动增强党员身份意识,提高党性修养。(3)服务学校中心工作高质量。持续推进“岗位建功”行动,在学校开展全员德育、全员家访、青蓝工程工作过程中,推动党员教师岗位建功,发挥党员先锋作用。(4)宣传意识形态和统战工作有力度。加强课堂主阵地管理,加强学校官网官微等宣传阵地建设,上好“五堂思政课”,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指导工会顺利换届,关心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团结各方力量,画好最大同心圆。(5)党风廉政建设严要求。持续巩固拓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成果,开展“三重一大”事项专项监督自查,盯紧小微权力。实施第二轮清廉学校三年行动计划,学校评为省第三批清廉学校示范校。(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共投入在编人员348人,非编人员7人。2.本单位本年收入合计194191693.74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70025620.98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89730元,事业收入24074076.76元,其他收入2266元。本年支出合计194191693.74元。教学专用设备项目支出金额4853310.67元。(四)取得效益1.社会效益学校重视家校共建工作,除传统方式外,利用各级家长群和官方微信平台等网络渠道建设,提高沟通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办好家长学校,研发家长会的新形式,加大教师家访的力度,增进理解和信任,让学校在杭城百姓心中赢得了极佳的口碑。我校获得多项荣誉:(1)学校获得荣誉:学校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学校被评第三批浙江省清廉学校示范校。(2)学生学科竞赛及高考成绩:数学有1人获得省赛区一等奖;物理有5人获省赛区二等奖,7人获省三等奖;生物3人获省赛区二等奖,8人获省三等奖,1人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二等奖,3人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三等奖;信息学奥赛有1人获得省赛区二等奖,6人获省三等奖;2024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高分段、特控率等增幅明显。(3)学生体育与艺术成绩:2024年校男女篮球队双双蝉联杭州市中学生篮球赛高中组18连冠;游泳队在全国中学生游泳锦标赛中摘得10金,并创造6项赛会纪录;校健美操队获杭州市高中组自编花球啦啦操比赛一等奖;艺术团在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荣获8项一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校莺之语合唱团表演的《梦想天堂》合唱视频受到杭州市委改革办表彰,被收入“杭州改革”系列宣传作品。(4)教师教科研成绩:2024年共有53项研究成果省市获奖,9个课题立项,26人次在省市教研活动中作教学改革经验报告。23位教师获评市首届中小学星级学科带头人;17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级、系统级教坛新秀;在2024年杭州市各类教学专题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5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7篇。在各类省级教学评比中3人获一等奖;市级教学评比中4人获一等奖,10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人微课获教育部精品课程一等奖,2人微课获省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1人微课获市教育精品课一等奖;教师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2.经济效益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五育融合机制需要探索实践。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亟需转型升级。3.信息化建设短板明显,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
四、下一步打算1.推进五育融合,全面育人增效度。立足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建立资源配置和共享机制,不断健全心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育人机制。2.深化课堂转型,教学改革求深度。加强课堂转型的实践和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重塑课堂生态,推进教学改革深度。3.丰富应用场景,信息化建设提速度。优化学校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安全、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丰富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变革。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9月26日办理了变更法人登记,法人代表由倪子元变更为袁立斌。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