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杭州医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杭州医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法定代表人杨国强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719号
开办资金(万元)34401.48经费来源财政补助
年初数(万元)34456期末数(万元)38803
宗旨和业务范围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承担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学历教育技师及高级和中级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承担医药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470106221Q举办单位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在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全市人力社保工作总方略为指引,围绕“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宗旨,重点打造“三支队伍”,全面推进“五大工程”,积极争创“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国家优质技工院校,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2024年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及特色亮点工作(1)一流技师高质推进。纵深推进省一流技师学院和医药制剂、餐饮休闲2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期评估考核成绩位列杭嘉湖地区第一名。(2)临安校区高效建设。全面推进临安校区建设,土建项目及消防设施成功通过验收,园林栽培养护实训场地、室内装修项目基本完工。(3)技能竞赛再攀高峰。在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中,荣获5金6银11铜共计22枚奖牌的优异成绩,标志着我校在全省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4)人才培育助力共富。缩小“三大差距”,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建设。推进数字人才培育,开展“技师+工程师”教育,数据安全等4个专业入选省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第三批培训机构。推进乡村工匠培育,举办全省首届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竞赛,评选出高技能人才17人,杭州市技术能手3人。(5)招生就业量质双升。招收2024级全日制新生1352人,完成招生指标的113%。2024届毕业生646人,初次就业率98.2%,留杭率92.1%。学生初次对口就业率88.5%,高出普通高校33个百分点。毕业生平均月薪为6296.2元,高出同期浙江省高职院校毕业生463.4元。2.2024年工作进展情况(1)党建引领聚合力、促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有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把党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擦亮党建品牌,激发创新活力。以“红色党建蓝色工匠绿色乡村”为核心,聚焦匠苗成长,聚力匠才培养,创建“红星铸匠魂技能促共富”党建品牌,被局机关党委作为唯一一个党建品牌推荐申报杭州市机关党建“一单位一品牌”。调整组织架构,推进换届选举。完成二级学院设置和党支部改设工作,新增数字信息学院党支部,调整党支部名称和人员组成,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支委班子,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调查研究,强化问题导向。推进“调查研究年”活动,调研课题“技能生态体系构建与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研究”,先后被确立为2024年度市人力社保系统“调查研究年”活动课题和2024年度省人力社保厅课题,课题于11月22日顺利结题。(2)教育教学出实效、结硕果。围绕“推进省一流技师学院和高水平专业建设,争创国家优质技工院校”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二级学院建设。推进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撤“系部”设“分院”,成立智能控制、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生态园林、餐饮休闲、数字信息、人文7个二级学院,深入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优化专业设置。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新开设药品营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美术设计与制作4个新专业,突出了智能、绿色、数字的产业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入选浙江省技工院校特色专业。推进工学一体化实践。深入开展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无人机技术、数控加工(数控车工)、药物制剂、园林技术、烹饪(中式烹调)、酒店管理7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扎实推进工学一体化示范课程开发和建设。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校本转化21门,开发出版工学一体化教材13部。9月25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头条,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工学一体化课程校本转化创新实践》为题,刊发了我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经验成效。(3)师资队伍强素质、树典范。重点打造教学、科研、德育“三支队伍”,持续做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育留用”,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优化教学队伍结构。制定《校级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工学一体化教师认定办法》,评选出校级专业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31人。完成工学一体化教师认定126人,占专业教师数量的63.9%,其中四级69人,三级54人,二级3人,一级2人。细化科研队伍管理。创建科研人才库,目前有科研骨干16人,科研评审专家47人。开展科研骨干培训2场。深化德育队伍建设。开展2023-2024学年星级班主任评定工作,共评出星级班主任47人,其中五星级9人、四星级14人、三星级24人。持续推进学习培训,组织暑期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108人,心理健康教育C证取证培训20人,新教师德育能力提升培训7人。扎实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完成2023年新进教师考核11人,2024年师徒结对12人。完成史迎柳、蔡子远两个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中期评审。强化人才引育力度。2024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3人,其中引进博士后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为学校的师资队伍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被省人社厅授予“浙江工匠”遴选自主评审权,并完成首批2人的自主评审工作。目前,学校有全国技术能手11人,浙江省技术能手23人,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21人。(4)竞赛科研创佳绩、展实力。全面激发竞赛科研潜能,以竞赛为抓手,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以科研为依托,深化教育成果转化。坚持竞赛引领,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师生参加一类、二类比赛共计获奖14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3项,省级一等奖24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24项。尤其在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中,我校取得5金6银11铜,奖牌数量在浙江省稳居前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李梦兰获得餐厅服务项目(学生组)铜牌,我校为全省唯二获得学生组奖牌的学校之一。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项目5进1选拔赛中,张奕欣获得第三名,实现了该赛项的历史性突破。加强科研创新,组织各级各类课题立项结题共计64项,其中省级及以上课题立项12项,结题18项。推进教科研成果建设,在中国职协2023年教科研成果征集评选中,1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拓展科研课题申报平台,建立中国职协等国家级平台4个,省人社厅等省级平台4个,市社科联等市级平台3个。(5)校企合作促协同、强联动。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以五大产业学院为抓手,不断丰富产教融合指数内涵,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效。大力开展工学交替。与杭州新天地集团、星德科包装技术、杭州木守西溪等48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工学交替853人。明确分段开展企业见习,与杭州智翔航空、杭州叉车集团、杭州黄龙饭店等41家企业合作,广泛实施企业现场教学,共计20个班级763名学生参与。持续推进新型学徒制。积极开展校企工作机制建设,研究区域产业新趋势,与上海三菱电梯、杭州凰家园林、杭州华辰旅业集团等21家企业合作,在培学员708人,同比去年增长了383人,增长率为117.8%,涉及26家企业的电工、园林绿化工、餐厅服务员等11个工种的中级、高级层次。优化完善评价体系。加强产教融合指数内涵建设,按照指数标准对合作企业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杭州智翔航空等29家优秀企业进行了奖励,发放奖励金共计20万元。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加强校企合作项目建设,为企业定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建立订单班和冠名班14个,学生数量达498人。创建企业学院17家,现有合作企业数增至130家。(6)德育铸魂固根基、显成效。围绕“正气、守规、孝顺、能干、坚强”育人目标,推进“五维协同共育”工程,深入开展德育常规工作,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专题学习会,组织“学两会精神、担时代重任”等主题活动,参观诸暨“枫桥经验”陈列馆等红色景点,创建金鱼井社区、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思政教育教学基地。推进青马工程,完成青年大学习10期,共计1.6万人次参与学习,发展新团员144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网格化管理,开展个体咨询381人次,组织团体辅导4场共208人次。完成2024级新生心理普查和个访,共计1240名学生。创办“心海启航”心理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累计参加学生3000余名。开展家庭教育辅导,接待家长60例,组织家庭教育讲座2场,累计人数达1200人次。创建“桐心”心理咨询室,入选2024年浙江省技工院校优秀心理辅导室,是杭州市技工院校中唯一的优秀心理辅导室。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制定《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修订《平安校园考核细则》,规范制度管理。坚持“法制副校长”制度,加强警校联动,邀请警官进校开展禁毒教育、预防网络诈骗、法治教育等主题讲座3次。开展国家网络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安全教育,预防诺如病毒、肺炎等传染性疾病宣传教育,地震、消防疏散逃生应急演练等活动,守住安全底线。(7)就业实习拓渠道、提质量。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推进学生就业和企业实习工作。办好校园招聘会,实现学生“就好业”。举办2024年校园招聘会,吸引世界500强和本地知名企业共计120家参会,提供超过2000个实习岗位,涵盖集成电路、精密制造、新能源汽车、医药康养、绿色经济、现代服务等热门行业。700余名2024届实习生与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超过500人与企业达成了实习意向。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培养学生“能就业”。邀请就业创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以“优先就业、推动创业、强国有我”为主题的就业创业指导讲座,为学生就业创业指明方向。加强校外实习管理,织密学生“安全网”。规范落实《实习生安全管理制度》,组织成立校外实习安全行动小组,全面排查校外实习生的住宿、生产和工余安全,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安全隐患。(8)社会服务展作为、显担当。扎实开展培训认定工作,积极承担竞赛组织保障,大力推进“杭城工匠”培育,助力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杭州工匠学院亮点纷呈。深入开展培育基地建设,在桐庐县百江镇建立“君山工匠”培育基地,实现了杭州山区四县、市(区)“乡村工匠”培育基地全覆盖。着力打造校园匠苗成长工程,组织西湖数字匠苗青训营,与新华三等头部企业开展四个职业的一试双证高级工认定工作,共163名学生参加。开展2024年西湖区“匠苗成长工程”,83名学生参加数字生产制造类相关工种高级工的培训认定。积极开展赛事服务,以承办、协办、技术支持等形式参与省市区级赛事共17场,其中省赛3场,市级赛事4场,区级赛事10场。技能培训认定稳步开展。完成工具钳工、碳排放管理员、政务服务办事员等17个工种23个等级的自建卷库开发。完成《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10个省级题库的建设任务。2024年,开展培训认定共计12445人,认定626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366人,占认定人数的37.7%。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杭州工匠学院)在杭州市技能培训定点机构2023-2024年度考核中获评五星级,并获评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品牌机构。(9)校园文化筑基石、促成长。全面开展校园文化创建,秉承“厚德远志精技尚行”校训,发扬“敢拼能赢”一技精神,坚持“五位一体”育人目标,推进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经广泛征集讨论、深度挖掘凝练,确定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校园文化主题为“金鹰”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学习翱翔的雏鹰→振翅启航的雄鹰→领航高飞的金鹰。寓意在金鹰文化引领下,积极实施群鹰、战鹰、蓝鹰工程,学生不断磨砺技能、锤炼本领,最终成长为新时代杭城工匠、浙派工匠、大国工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专业建设、师资能力提升、临安校区建设亟需财政和发改大力支持。
四、下一步打算2025年,学校将在市人力社保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全市人力社保“一二三四五六七”工作总方略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八个新”,为构建市域技能型社会助力赋能。(一)一流技师建设迈入新征程。做好国家优质技工院校、浙江省一流技师学院和高水平专业群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建设终期验收。(二)临安校区建设谱写新篇章。加快推进临安校区建设进度,确保临安校区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三)“三支队伍”并进展现新风貌。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师、科研师资和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以高质量师资赋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四)技能竞赛成绩取得新突破。聚焦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和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做好备赛训练工作,力争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五)博士后工作站谋划新蓝图。推进“省博士后工作站”实体化运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六)产业学院建设赋能新发展。(七)杭州工匠学院涵养新生态。(八)校园文化建设彰显新气象。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24年03月05日至2028年01月09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