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法定代表人詹强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环城东路208号
开办资金(万元)62762.20经费来源财政适当补助
年初数(万元)89378.63期末数(万元)89343.58
宗旨和业务范围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470116657W举办单位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我市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攀高峰、勇立潮头的再出发之年,也是医院建院100周年。2024年,市红十字会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市卫健委“深化改革、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主题主线,围绕“六个卫健”总目标、总方向、总抓手,聚焦“一院两区”发展大局和重点工作,着力加强医疗内涵建设、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传承、健康共富等,奋力打造“百年红会”金名片。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业务开展情况:(一)党建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完成“两委”及新一届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高标准选好班子成员。制定《关于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选拔中层干部33名。制定《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强化党建与中心工作互融互促。与20余家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进一步拓展党员志愿者健康服务范围。制定《论坛管理制度》,坚守舆论阵地。(二)不忘初心,赓续仁爱百年荣光。在建院100周年之际,围绕打造“五大仁爱”品牌,医院举办“百年红会,一生仁爱”系列活动。4月,顺利完成院史论证工作,建院时间确定为1924年。医院编撰出版《仁爱精医百年路》史话书籍,记录医院百年风雨历程;积极打造“教堂-连廊-名医馆-5号楼”院史四大展区,溯源仁爱精医之路;全面开展“百年院庆百场义诊”活动,增进百姓健康福祉;盛大召开2024中西医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名医名家共享中西医结合学术盛宴。通过系列活动,医院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百年历史,彰显深厚文化底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深化改革,推进一院两区协同发展。2024年11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钱塘院区成功通过浙江省卫健委评审,正式确认为中西医结合序列医院,为一院两区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月,经杭州市卫生健康委批准,医院以结核病诊疗中心为主体,全面整合呼吸内科、心内科、心胸外科等大呼吸系统学科,在义盛分院区成立“杭州市胸科医院”,打造特色医疗服务新标杆。(四)深耕内涵,实现医疗质量稳步提升。成立医院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法治建设纳入医院整体发展战略,开展医院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助力构建更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以康复医学科为试点,积极推进“无陪护”病房建设。2024年新增5项“浙里护理”项目,医院选派8名业务素质过硬的医护人员,组成“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应急救援队”,代表华东地区6省1市参加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红十字救援队伍大比武,荣获团体三等奖。(五)彰显优势,焕发中医药发展活力。培育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儿科、感染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科、中西医结合妇科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推拿康复科与李义凯团队合作、儿科与熊磊团队、消化科与唐旭东团队合作分别成为2024杭州市中医药国医名师传承专项和培育专项。(六)聚焦定位,助推高峰学科攀登。开展国家实验室专项项目“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开发”,承担全国结核病多中心临床研究样本实验室检测工作。临床实验中心实现24小时开放收样室,承接管理9个科室30多位项目人员进行临床样本的分离存储,以及6个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设立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首期纳入了9名培育对象。选派6名学科带头人及科研骨干赴境内外高水平机构学习培训。(七)引育并举,夯实人才队伍根基。多渠道“引”,壮大人才队伍。2024年共组织公开招聘12次,拟录用事业编制2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7人,正高职称2人。大力柔性引进国家级、省市级具有影响力的人才,2024年新签钱江特聘专家1人,签署特聘研究员3名,打造医院人才蓄水池。多方式“育”,优化人才梯队。2024年鼓励医务人员赴国内外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及参加在职学历提升和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构建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梯次合理的卫技人才队伍。完成省市级人才申报、培养任务填写及培养期满考核,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八)聚力协作,绘就健康共富版图。深入开展对外发展,做好县域医院帮扶、对口帮扶、东西部协作、双循环、120急救点等工作。杭州区域内,新增彭埠点、文晖点等两个院外120急救站点;新增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全面托管合作单位,加强医院区域内品牌影响力。杭州区域外,与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作为其指导医院共同提升南疆结核病的诊疗水平,是医院高峰学科的区域外扩展;与青海省德令哈市中医院签署对口帮扶协议;与毛里求斯共和国AcuCarePain&RehabCenter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中国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毛里求斯工作站)”、“中国-毛里求斯脊柱、神经疾病针灸推拿联合研究室,探索中医药国际化融合发展新路径;承接杭州市第三批医疗卫生“揭榜援藏”项目,向西藏那曲市色尼区援藏医疗点定期按需捐赠药品,强化援藏阵地建设。(九)数智赋能,增进就医获得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至结核病筛查方向,此项目在第二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医学人工智能主题赛前沿创新赛道决赛中获特等奖。2.资源投入情况:(一)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人员1306人,编外人员313人。(二)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财政拨款收入14695.85万元,技术设备投入2789.72万元。3.取得效益:(一)社会效益:(1)两院区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500余篇,视频号发布视频近70期,开展视频直播近20场次,官方及主流媒体录用稿件500余篇次。(2)钱塘院区派往仁爱院区门诊坐诊涉及14个科室30名医师,其中副高及以上医师27名,接诊6446人次,仁爱院区派往钱塘院区门诊坐诊涉及28个科室78名医师,接诊24190人次,两院区开展中医护理295.7万人次。(3)成立仁爱名医馆,入驻多个国医大师工作室、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和省级名中医工作室,33位省市名医以及外聘专家坐诊,开设包括心血管、胸外、风湿免疫、消化、呼吸、内分泌、中医儿科、针灸、推拿、中医妇科、男科、蜂疗、骨科等在内的近20个专科,累计接诊17262人次。根据医院专科就诊人群特点,3月,针灸、推拿、中医儿科、男科等科室推出夜门诊,累计接诊1548人次。开展“仁爱健康讲堂”,引入圆桌义诊、中药辨识路演等活动,社会效益良好。(4)开展中医药强基系列活动,组织“中医经典大家读”“人人都来识中药”计51期,开展中西医融合学术沙龙及讲座17场。组织“百年红会一生仁爱”中医养生夜市,近距离科普源远流长的中医药传承。中西医结合文化展示基地成功申报2024年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改革示范例。(5)进一步走深、走实中医处方一件事场景建设改造工作,推行四诊解析算法,提升中医工作效能。扎实推进互联网医疗,2024年,两院区互联网医院累计接诊20511人次,互联网医院咨询量在市属医院中排名第四。借助互联网医院平台,新增门诊陪诊服务,此项目纳入杭州市互联网平台特色项目。(二)经济效益:2024年医院门急诊人次236.92万人次,出院人次8.04万人次,平均住院床日7.56天,床位使用率92.2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暂无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牢记“仁爱精医励志敦行”的院训,坚持病人利益高于一切,将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建设成为管理现代化、服务品质化、医疗优质化的三甲综合性医院,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5月6日按规定申请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举办单位名称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至2030年7月29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2024年受奖惩情况:1.护理部作为“杭州市中医护理质控中心”获得杭州市卫健委授予“2023年度杭州市优秀医疗质控中心”。(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2023年度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信息宣传工作考核中获得“信息宣传综合先进单位”荣誉。(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3.内科第二党支部被杭州市卫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4.急诊联合党支部被杭州市卫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