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惠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惠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院)法定代表人余建明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西湖大道38号
开办资金(万元)54260.00经费来源财政适当补助
年初数(万元)60155.52期末数(万元)64800.59
宗旨和业务范围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从事医学教学、医学研究、保健与健康教育及相关社会服务工作承担困难群体的惠民医疗服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4701166305举办单位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市卫健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聚焦“六个卫健”建设目标,按照“深化改革、强基固本、提质增效”的年度主题要求,立足“以皮肤科为龙头、内外科为支柱,建设省内引领、国内领先的现代化、研究型三甲医院”的发展愿景,在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发新动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业务活动(1)工作职责。坚守医院公益性质,严格落实国考及杭州市委综合考评,明确各科室目标方向。是医院以降本增效为核心,调结构、做增量。降本理念从院级向科级层面延升,费用相关的运营指标向好。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例逐年降低。在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逐年降低的前提下,人员支出占比更趋合理,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了有效提升。二是试点开展了医院临床专科运营助理工作模式,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三是破除业财壁垒,组建“业务+财务”的复合型管理团队,分期分批对临床科室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探讨交流科室运行中的问题、发展瓶颈以及未来改进和突破的方向。通过逐个科室的专题专项分析,由点及面,由财务数据到运营管理,由单个科室到全院布局谋划,在全院树立大财务意识。(2)党的建设。强化学习。组织中心组学习13次。成立廉洁宣讲团,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阵地管理,开展正面宣传,建立网评队伍238名。深化内涵。因地制宜厚植文化,将“善”文化融入医疗服务全流程,挂牌中医药大学皮肤病临床研究院,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心磁科研装备联合验证中心落户医院。在阿克苏成立名医工作站,开设5G云诊室。提升品牌。优享赋能惠民医院,深化“党员进社区”,依托专科联盟,组织义诊77次,服务8000余人。深入实施“之江同心·结伴共助”。巩固队伍。选派干部外挂、对口支援、参与保障,组织党务干部培训,有的放矢提高责任担当和综合能力。持续推进职工关心关爱。夯实党建。严格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认真制定党建计划、考评细则,召开党风廉政形势分析会、党建例会,深化支部参与科室管理。3.资源投入情况。我院核定编制数1357人,截止2024年12月31日,实有在编人数1221人,实有编外人数291人。注重“夯基础”任务,激发医院人才“新潜力”。医院主要领导前往高校招聘宣讲、参加云聘会直播引才等模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应聘。2024年在编新进44人,编外新进27人,柔性引进特聘专家18人。加强人才培育,遴选院内杰出、领军、创新、青年优秀四类人才及培育人才68人,组建院领导牵头、跨专业交叉融合的人才PI共成长小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鼓励申报省市级人才项目121人,完成人才分类认定备案76人。立足“智控”发展道路,完成院数智陪诊医院端改造工作,2024年累计新增用户注册数404190人,门诊使用人次586万余人次,住院使用人次近18万,位列市属医院第一。深化平台支持,挂牌成立“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杭州分中心”、“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临床转化基地”、浙江中医药大学皮肤病临床研究院和心磁科研装备联合验证中心,“一院三中心”科研平台完成初步架构。高度重视院区整体规划,借势谋划新建临平分院、承租广复裙楼、改造主城院区“三处同建”。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2024年,共下沉专家1100余人次,安排下乡2000余人次。提前20天优先向基层转诊患者开放号源,提前14天向省、市平台开放号源。预约诊疗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专家号源预约候补挂号,提升号源分配效率。优化退役军人、公安民警就医体验建设,设置专属预约号源今年已救治无主病人372例,其中住院55人次,总救治金额超240万元。为杭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开通绿色就诊通道88次。开展健康义诊90余次,服务9000余人。组织开展线下科普宣教和培训86场次,共发放宣传资料1800余份,获益群众超3500余人次。医院官方微信粉丝156万余人,发布近160篇文章,点击量近175万余次;视频号发布近100条视频,点击量150万余次;直播43场,观看人次108万。(2)经济效益。2024年全年共收治惠民病人3708人次,减免20.93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医疗空间亟需改善。医院地处闹市区,业务用房不足。院党委高度重视院区整体规划,借势谋划新建临平分院、承租广复裙楼、改造主城院区“三处同建”。将从诊室、人力、信息数据、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优化总体布局,加快对接门诊医疗用房外延,扩大特色医疗可及范围,优化患者动线及流程,重构就医新空间。并提升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能力,促进中西医协同,推动医院高水平、多元化、差异化发展。二是人才队伍尚需突破。医院学科带头人数量、人才激励机制、技术骨干储备还存在部分短板,梯队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医院已积极探索和加强人才引进及培育力度,强化院科两级责任制三个层级的管理,加大管理人员的人力投入和能力培训。通过扩充引才渠道、搭建服务平台等措施,多措并举畅通人才通道。
四、下一步打算(一)通过“链式反应”,扩大空间布局。一是加速“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建设,实现资源的横向流通。二是多措并举,加快医疗空间的提质扩容。(二)通过“前瞻思维”,引领产业升级。一是计划从优势病种出院人次、四级手术人次、微创手术人次、平均住院日等几个维度进行全面推进和评估。二是完善人才引育制度体系,依托医院两个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优势,以浙江中医药大学皮肤病临床研究院共建为契机,吸引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等高端人才加盟。三是遴选优秀医师,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医生知名度和影响力,优化患者服务。四是在现有服务品牌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三)通过“雨林生态”,迸发科创活力。一是依托科教平台,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依托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的指导,开展临床关键问题和技术研发创新以及高层次人才培育。完善细化浙江中医药大学皮肤病临床研究院合作机制并落实,快速提升高峰学科学术能级。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体系,形成中西医临床研究全链条体系。二是明确发展方向,优化学科建设体系。三是促进多地联动,实现云诊室2.0互联互通。四是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4月,办理了变更举办单位,举办单位由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变更为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相关资质认可我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有效期自2022年7月18日至2030年7月29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2024年,我院接受杭州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医疗卫生部捐赠物资,数量共4700箱,总金额为126.323742万元,物资根据需求出库至全院临床科室,目前此批物资部分已经根据需求发放全院各科室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