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杭州市精神病人社会福利院)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杭州市精神病人社会福利院)法定代表人张良浦
住所  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凤都村北村101号
开办资金(万元)20036.01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20100.45期末数(万元)20527.76
宗旨和业务范围提供收养服务,弘扬救助精神。承担本市主城区范围内18周岁(含)以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和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特困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的救助、养护等社会福利服务工作承担精神障碍患者中的特困人员、低收入人群的集中救助、养护、救治、康复、托管等社会福利服务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470104824M举办单位杭州市民政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市一福院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市一福院严格执行单位章程,切实做好杭州市主城区“三无”人员,市儿童福利院年满18周岁的孤儿,市救助管理站查无着落的成年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养安置服务,以及精神障碍患者中的特困人员、低收入人群的集中救助、养护、救治、康复、托管等社会福利服务工作,认真完成市民政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设立市一福院党总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落实人事管理制度,以高标准建设全国一流“孤残幸福港湾”为目标,为社会孤残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二)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开展情况一是用情提升服务温度。根据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型、年龄、性别、护理需求等因素,将护理楼分为失智失能专区、精神障碍专区,实行分区管理、分级护理。打造“七色堇”社工品牌,上线“小满”小卖部、clothes乐队“唱”享未来、非遗手工传承制作、康复作品义演义卖等特色活动,全方位展示服务对象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社会关注度。举办3次美食节和1次纳凉晚会,同时重大节日组织服务对象进行特色美食制作等,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贴近服务对象生活,深受欢迎。开展北航研学、动物园秋游、地铁无障碍设施体验等活动,让休养人员在看演出、品美食、走出去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社会融入能力。聚焦服务对象就业问题,开展微心愿圆梦等“萤火行动”10场,提供职业化教育、专业化培训。二是用心提升专业精度。医护联动下沉一线,建立医生、护士、护理员融合工作机制。编制精障诊疗重点人员名录,实行动态血药浓度监测,通过脑部功能检查、“曼陀罗绘画疗法”等研究,提升专业化医疗水平。与余杭三院、第七医院、省中医院开展联合义诊、教学查房、精神科跟班学习等,26名医生、护士、社工赴第七医院开展跟班培训,2名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全市护理讲师团成员,实现人才培养和专业服务质量双重飞跃。2024年,在社工康复楼、生活区分别安装中央空调、负压风机,加强空气流通,减少传染病交叉感染的风险;在6号楼增设精康专区,9、10号楼增加活动区域卫生间,使楼层布局更安全、分区照护更精细。三是精康融合促进民生。启动市级精康综合服务指导中心落地工作,组建精康融合先锋队,深入村社幸福乡里、街道、学校等开展上门个案帮扶、社区活动、业务指导、政策宣讲28场。扎实开展《杭州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路径研究》,构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服务网络,高质量推进11个精康融合项目的运行,帮助精障患者家庭的2名辍学青少年重返校园。自主设计一系列精神康复“进社区”课程,制定精神康复设施设备操作规定、精神障碍人员照护规范化标准等标准。牵头开展《杭州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路径研究》,调研成果获省民政厅2024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四是完成杭州市民政局交办的其他重点任务。攻坚克难,成立专班,完成394项迁建项目维保问题维修任务。直面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实现劳动康复实践基地(原未保中心地块)土地确权,取得不动产权证书。2.党的建设情况一是深入理论学习,政治忠诚更加坚定。通过专题会议、一福讲堂等多元化学习平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年共落实总支委会“第一议题”学习22次,主题党日党员学习12次,组织党员干部赴诸暨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南山陵园清廉教育点、良渚博物院、临安新四军历史纪念馆等开展寻迹溯源学习4次,推动全院职工筑牢政治忠诚。二是创新联建形式,联学互促活力更足。创新主题党日联学模式,推出《主题党日活动清单》,我院被授予杭州市民政局党建联建共建基地。建立“兜幸福”党建联建精康助联体,搭建帮扶特困人群共建机制,用责任推举向上向善的强大合力。本年度按期转正1名党员、发展1名预备党员,党组织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因材施策,队伍建设扎实提升。推行干部“一人一策”培养模式,出台《班组长选聘管理工作办法》《社工考核管理办法》,评选10个优秀班组、36名月度标兵。分层分级打造学习平台,全年开展“一福讲堂”17期、“观山夜学”46期,40名职工走上讲堂,展示成绩、分享经验。实施干部“一人一策”培养,通过竞聘上岗选聘班组长13名,选拔副科级干部2名,七八级普通职员3名,新聘续聘专技副高2名、中级初级15名,增强队伍活力。四是清风正气,廉政建设从严从实。发挥红雁清风培树点作用,强化对“关键少数”履职监督,重点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节点的监督提醒,开展廉政警示教育12场次。全面落实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制定我院党纪学习教育十一项具体举措,下发党纪学习教育应知应会学习手册,开展知识竞赛,以学铸魂,筑牢政治忠诚。出台《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履约验收工作操作细则》,成立督查、内控巡查、履约验收小组,每月对行政仓库、食堂仓库、固定资产进行抽样检查,开展内控检查12次,固定资产全面清点盘查2次,迁建工程维保维修情况检查18次,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我院严格按照编办文件执行,截至24年底,我院核定事业编制81名,聘用人数72人,其中,单位领导职数4名(其中正处长级1名,副处长级3名),六级职员(相当副处级)3个,实际配备正处级1个,副处级3个;内设机构核定领导职数14个,其中七1级职员(正科级)7个,八1级职员(副科级)7个。市一福院内设机构7个,实际配备正科级6个,副科级5个,目前正科空缺1个,副科级空缺2个,无编外人员。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024年度财政拨款6167.73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3509.1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658.56万元。2024年共安排预算项目13个,财政拨款3343.3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项目5个,分别为: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迁建工程468.25万元;浙江青年工匠支持经费0.98万元;劳动康复实践基地房屋加固及消防改造175.24万元;房屋结构安全鉴定业务13.31万元;救护车更新购置26.99万元。政府性基金项目8个,预算资金渠道为福彩公益金,分别为:收养人员生活费项目936.86万元;收养人员膳食服务、洗衣服务费项目110.29万元;收养人员护理费项目949.90万元;劳动技能康复基地项目78.99万元;年度硬件设施损坏及器材破损维修费项目44.61万元;精神康复设施设备采购124.70万元;服务对象生活区及智慧化养老设备、消防设备购置395.43万元;精神病人护理区域功能落地建设项目17.80万元。(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一是助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我院2024年在外成年孤儿26人,因为服务对象多数为精神和智力残疾,其原生家庭大多为困境家庭,所以我院开展融入社会的孤残人员的走访慰问工作。2024年协助解决了网络借贷、失业就业、家庭融入等问题,对接余杭区检察院对服务对象开展反诈骗、法制教育及财商教育课程,关注残疾人就业动态,引导成年孤儿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切实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辐射效应不断增强。我院1名职工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成功申报杭州市C类、获得第三届“发改农林工匠”称号,1名职工获得D类人才,2名职工包揽全市养老护理竞赛冠亚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有力促进我市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2024年,走进社区组织精康团体服务20余场,重点危急的个案帮扶30人次,到村(社区)、学校、残疾人之家、区县市精康服务站点开展业务指导20余场,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讲座和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等多种形式,精康服务覆盖人数超过3000人,积极传播精神健康知识,提升了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尤其是在学校宣传活动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形成了良好的反馈。三是营造社会关爱氛围。2024年我院协同浙江广播电视台浙江总台开展联建,与杭电阿斌公益服务中心达成定点联络协议,在余杭戒毒所建立自强教育帮教基地,建立“兜幸福”党建联建精康助联体,与爱心单位和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为我院孤残人员送温暖和发声,组织开放日活动1场,共建活动10余场,向社会展示我院服务对象风采,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弱势群体的福利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精神文明建设。2.经济效益我院主要负责安置社会“三无”人员,包括杭州主城区孤寡老人,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年满18周岁的青少年,杭州市救助管理站送来的年满18周岁的查无着落的残疾、智障及精神病人员,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特困人群救治。同时,还承担部分家庭困难无力照管的老人的自费寄养工作。我院核定床位800张,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年新转入服务对象15人,共有服务对象460人;社工团队持续走访和帮扶在外工作孤残青年26人。通过集中收养安置,减轻县市区对特困人员的供养压力,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财政资金的集约、高效使用,提高使用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随着入住人员的逐年增加,我院在床位容纳方面,还需加强部分设施设备完善提升,4号楼等空置床位所在区域在接纳新的服务对象入住前需进行优化改造。2.社会对精康融合工作的关注支持还有待加强。在开展精康融合行动中,困难挑战较多,还需形成更大合力。
四、下一步打算坚持党建统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这一主线,奋力实现“一二五七”目标,即建设一个“劳动基地”、落地一个“指导中心”,托稳兜实“扶弱助残、精康融合”两项主责主业,制定机构精康、社区精康两个规范标准,以五大“示范品牌”奋楫领航,提炼七项“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奋力打造全国一流孤残幸福港湾。1.凝心聚力推进“党建铸魂”专项行动。完成十年院志增修工作,开展院区软环境文化氛围打造,深挖苏轼为民文化与民政文化的结合熏陶,提升民政为民工作水平。利用劳动基地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党建联建活动。紧盯日常环节的廉政风险点,形成项目执行全过程监管与廉政风险全链条防控“双协同”监管体系。2.凝心聚力推进“精准赋能”专项行动。深化“一福讲堂”“观山夜学”两大“蓄能起飞”培养载体,丰富“走出去、请进来”内涵,打造杭州民政业务培训基地,增厚干部学习资源,提高干部培养水平。开展服务对象所需所盼和困点难点问题大讨论,找准努力目标,提高实践实效。3.凝心聚力推进“精锐改革”专项行动。积极争取落地市级精康综合服务指导中心,提炼一套精康融合服务做法。形成精康融合走进社区服务模式,打响“一福精康先锋队”走进社区名片,完善劳动基地建设,未来将开展农疗、艺术疗法、音乐疗法和动物辅助疗法,职业康复、体育康复和心理辅导等康复课程。在我院护理、医疗和社工等部门“好中选优”,建立种子选手库。4.凝心聚力推进“精益创新”专项行动。运用课题研究推动问题解决。以院重点课题为引领,把“研究课题”与“改革创新”“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围绕建立人才孵化“一福模式”、精神病人照护工作模板的探索与研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路径研究、“七色堇”社工品牌建设等科室调研子课题,每个科室至少完成1个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倒逼各科室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5.凝心聚力推进“精心守护”专项行动。鼓励服务对象自治管理,运用“红袖章”“绿马甲”等标识成立服务对象管理团队,挖掘服务对象潜能,实现助人自助。提升科学化专业化医疗保障水平,深化成年孤儿“萤火行动”,链接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化教育、专业化培训、融入社会能力培养。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1.2024年1月30日基督教古荡教会捐赠资助给我单位沐浴露45瓶,洗发水45瓶,牙刷60支,牙膏90支,已按院相关规定完成出入库并分发给服务对象使用当中。2.2024年5月21日杭州建侬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捐赠资助给我单位T恤438件,速干防晒服552件,已按院相关规定完成出入库并分发给全院工作者和服务对象。3.2024年7月1日杭州市慈善总会捐赠资助给我单位洗护六件套672套,洗发水672瓶,沐浴露672瓶,已按院相关规定完成出入库并分发给服务对象使用当中。4.2024年8月15日阳光健康公益基金会捐赠资助给我单位葡萄570箱,已按院相关规定完成出入库并分发给服务对象食用。5.2024年12月16日杭州雄珠贸易有限公司捐赠资助给我单位100包米,25箱植物油(4瓶/箱),100箱椰子水(12瓶/箱),60包盐,已按院相关规定完成出入库按需领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