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 法定代表人 | 周国如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D座8楼 |
开办资金(万元) | 84.0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82.61 | 期末数(万元) | 81.69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科发展。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470100604B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人民政府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社科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真”“情”“实”“意”总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委全会决策部署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求,按照市委“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工作部署,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和“桥梁、纽带”作用,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聚焦“政治统领、党建引领”的要求,对标“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头雁担当,着力提升组织战斗力。1.坚持强化学习促站位。印发了《关于社科界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通知》,组织召开了杭州市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组织专家下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项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精神专题研究。立项专题课题5项,宣讲10余人次。2.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一是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重大问题请示报告等制度。党组集体研究社科相关工作113项,扎实开展了2次政治生态自评自查工作。二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之以恒抓好理论武装。召开党组会28次,理论中心组学习13次,班子成员上党课7人次,支部书记专题党课4人次。三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杭州市社科联(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强化“一岗双责”,突出“四学联动”,学习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参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子成员全履盖,处级干部参加理论培训7人次,专职党务干部培训3人次。3.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始终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联(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联(院)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部门负责人分工负责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研究制定联(院)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定期分析、研判,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4.强化勤廉并重建设。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新提任处级领导干部4名,交流处级干部2名,选拔任用交流工作实现平稳有序、实现“零信访”。高标准做好机关党委(纪委)换届工作,选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工作力量得到全面加强。严格落实党员发展“票决”制和“公示”制,充分听取了党员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今年以来,2名预备党员严格对照程序要求顺利按期转正。5.注重强化统战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按照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力的要求,积极团结党外人士,凝心聚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联(院)统战工作。召开联(院)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座谈会,说知心话,交知心朋友,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确保联(院)统一战线成员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6.强化落实巡察整改抓推进。坚持统一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落实巡察整改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政治任务,实行挂号销号,落实主体责任。此次巡察提出42个整改问题,已全部对照整改要求按时完成,全部销号。(二)聚焦“八八战略”和“真”“情”“实”“意”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研究、阐释、利用,持续提升社科工作的思想力。1.组建专班抓推进。创新组建理论研究阐释利用一体化工作专班,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调研总结促践行。制定出台了《杭州市社科系统理论研究阐释利用一体化工作特色项目培育扶持办法》,立项研究“殷切期望”专题课题17项,录制“真理的力量”短视频13个,编撰一套“八八战略杭州故事读本。2.专项研究抓推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召开全社科工作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座谈会,专题立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课题5项;组织开展“人文经济学的杭州样本研究”相关课题9项、“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的杭州探索”等专项委托课题12项。3.研讨座谈抓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委全会精神,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杭州实践”系列理论研讨会3场。举办“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系列研讨座谈会12场。(三)聚焦杭州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探索攀登十大行动,抓实咨政服务,持续提升社科工作的服务力。1.深化课题立项研究。紧扣“三个一号工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编制课题指南183个,围绕省、市委全会精神,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组织课题立项研究近500项。规范课题管理,完成去年下半年以来申请受理结题的课题评审302项,撤销逾期未结题课题50项。2.加快研究成果转化。通过市领导圈题点题、班子成员挂包挂帅等形式,扎实做好咨政服务文章。编报《杭州社科智库专报》《杭州社科专报》《杭州社科成果》呈送市领导参阅,共获市领导批示40人次,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7人次。3.推进工作落到实处。实施“社科赋能”西部山区高质量发展行动,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落实项目立项19项。选派文化特派员下基层,制定《市社科联(院)支持萧东村品牌宣传推广项目工作方案》,推出举措四项。(四)聚焦推进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研究、强化一所一中心一品牌建设,持续提升社科工作建设品牌力。1.以研究擦亮品牌。加强省级基地南宋史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开展浙江文化研究工程34项子课题研究,有序推进文化研究工程。建立杭州文化研究工程机制,在市名城委框架下成立杭州文化研究工程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建杭州城市文化研究中心(推进中)、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开展吴越国文化研究。围绕推动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开展《杭州人文经济的探索与发展概要研究》等。2.以交流擦亮品牌。联合主办“宋韵•思想青年学者研讨会”,参与举办2024年杭州文史论坛暨“民族历史文化聚焦点——大运河”学术研讨会。3.以活动擦亮品牌。聚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滚动选取100个村庄和社区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和共同富裕专题调研,目前已走访调研60多个村庄和社区。形成村庄微观察报告72篇次,典型案例15个,专题报告3篇,咨政报告6篇。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件次,其他省领导批示1件次,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件次。研究生和本科论文10余篇,获省案例大赛2次。在社科系统和职能部门中引发广泛关注。4.以党建擦亮品牌。持续深化联(院)机关党建“红社智联”品牌建设。在“强化学”上,加强联系实际学和创新载体学。在“深入研”和“广泛联”上,发挥机关党建要素整合力量聚合作用。在“扎实建”上,“党建联建破难、强基固本争先”,推动党员干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五)聚焦“三支队伍”建设,一体推进社科人才、社科阵地、社科团体建设,持续增强社科工作的支撑力。1.注重社科人才培养。开展“钱塘青年社科学者”认定工作,首批认定钱塘学者55名。首次举办社科工作者培训班,邀请党建研究、哲学、人工智能、传播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7位知名学者作主题讲座。不断优化社科能人讲团队伍,开展社科宣讲下基层,线上录制课程13门80个视频课程,线下送课57场。2.打造多元化社科阵地。评定第五批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2家、研究培育基地7家。设立社科普及基地124家。社科联团体会员单位63家。举行2024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仪式,开展各类活动134场,线上线下同步展示20个精品项目,线上观看直播人次超109万人次,获得新华社、中新网等20余家媒体广泛报道,累计浏览量20万+。举办“钱塘大讲坛”10期,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超50万。3.建设规范化社科团体。出台《关于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申请成立、变更、注销的操作指引》,修订《社会团体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学术活动管理的办法》,开展业务专题培训,举行片组学习研讨5次,逐渐形成互带互动、资源共享的社团联动新模式。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2024年市社科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社科强市建设任务仍有一些不足和问题。在推进高水平理论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上还有差距,特别在高规格、高级别期刊上,发表理论文章相对较少,重磅、成体系的理论研究成果还不够多,还需要努力并加一改进。 |
四、下一步打算 | 以谋划提升社科强市建设为牵引,聚焦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提升社科强市建设推进机制,不断推进我市社科工作改革取得新成效。一是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将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任务,把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浙江考察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创新完善科研平台提升机制。积极探索建设一批市级新型社科智库,谋划启动建设重点专业智库和重点培育智库,优化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三是完善党的创新理论学理化体系化研究阐释和大众化传播机制。深化推进理论研究阐释利用一体化,创新发布系列研究成果,优化建设传播平台。四是完善社科服务与社科产品供给机制。办好社科普及周活动,做精做强“钱塘大讲坛”等品牌。谋划建立社科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特色人文空间建设。五是深化杭州文化研究工程机制。围绕“今、古、人、文”四大板块,以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和吴越文化、宋韵文化为重点,完善文化研究工程总体布局。建设杭州文化研究中心新型阵地,启动编制《杭州文化研究工程实施方案》,发布一批重大项目。六是探索社科赋能中心大局工作机制。整合全市社科体系、基地、智库、社科团体等平台载体的力量,优化重大决策咨询研究快速响应能力,持续推进社科赋能西部县市区高质量发展。七是坚持创新发展,强化自身建设。谋划做好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市社科联第九届理事会换届工作,继续做好“钱塘青年社科学者”培养和管理工作。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1月22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到期换领2024年02月29日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