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生态环境宣教信息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钱英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钱环路160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43.79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4375.19 | 期末数(万元) | 3898.8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全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环境信息化工作。承担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科普、技术交流工作承担全市绿色环保创建、环保公众参与和政务新媒体运维工作承担生态环境信息化规划、技术标准及规范、项目实施的技术支撑工作承担市生态环境领域政府数字化转型以及网络安全的技术支持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470114942Y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生态主环境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4年,中心严格按照《章程》开展业务工作,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聚焦服务增值化、监管智能化、参与全民化、队伍专业化,落实党组织建设、行政、履职、资产、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锚定目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征程上交出高分答卷、展现“头雁”风采。中心宣传教育科获评“浙江省工人先锋号”。2.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哪些具体的业务活动;(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开展情况(对照文件条款逐一表述);1.“承担全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环境信息化工作;承担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科普、技术交流工作;承担全市绿色环保创建、环保公众参与和政务新媒体运维工作”情况。一是媒体宣传提质增效。主动对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充分挖掘新闻点,及时精准推送高质量稿件。2024年,在市级以上媒体报道累计3530篇,其中国家级1175篇,省级1006篇。杭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频频亮相央视,累计报道259篇,“千岛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西湖春日图景”“新一轮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试点”亮相《新闻联播》,“杭州的空气污染监测‘黑匣子’很能跑”“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我国电子废弃物领域首个碳减排项目在杭州落地”等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新华社客户端《杭州新添两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浏览量达150W+。二是新闻发布提档升级。联合市政府新闻办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幸福河湖建设、国四及以下柴油货车通行管理等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政策吹风会4场。央视网、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参与报道,报道共计105条,累计阅读量达520W+。2024年,围绕生态环保节日活动、生态环境领域问题有奖举报等主题组织新闻发布工作17次,相关报道累计全网曝光率达1330W+。组织媒体采风活动3次。三是新媒体运营提绩增效。出台《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新媒体管理办法》。2024年,自营新媒体全平台账号累计传播量超1600万,总粉丝量达52万、较2023年增长40%,被“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分别录用25条、56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短视频播放量100W+的1条,50W+的3条、10W+的24条。“美丽杭州”抖音号入选首批(共21家)部宣教中心“生态环境”抖音百家号矩阵(其中市级单位12家)。精心策划打造“四时之景·暮时之变”系列航拍、二十四节气系列、走进监测系列精品视频。探索直播模式推进自然教育,创新开展“杭州西湖日绿友友带你游西湖赏睡莲荷花”等6场直播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出镜主持,全平台观看量近65万。持续开展慢直播,累计播放量55W+。四是宣传产品培优提质。联合出品全国首部环保执法题材电影《顺流而上》。出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务》图书。大力推广杭州生态环境IP“绿友友”,陆续推出“绿友友”Q版动画表情包、文创明信片等文创周边,“绿友友”亮相直播活动、六五环境日浙江主场活动和全国生态日杭州主场活动。《下姜村的共同富裕梦》获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动画片提名。五是主题宣传活动精彩纷呈。围绕局中心工作,以“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为目标,开展国际无废日、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主题活动宣传。六五环境日浙江主场活动在拱墅区大运河杭钢公园圆满举办,现场见证杭钢工业遗址变身“生活秀带”;中心副主任亮相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并开展TED演讲;联合市发改委、市公安局举办全国生态日杭州主场活动;联合市公共关系协会开展全国联动大型环保行动(杭州主场)活动,1000余名志愿者参加。六是满意度宣传全面铺开。精心设计宣传物料,推出宣传海报、宣传片和街采短视频。全面打通宣传渠道,通过在全市152块户外大屏,地铁1、2、4号线电视和灯箱,4000多辆公交,杭州电视台、电台、杭州日报,座机录音,朋友圈广告(曝光量200万次),13个区县村社楼宇等线下和线上载体开展宣传,基本实现全覆盖。组织开展8场生态文明公益巡回演出,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2024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较往年前进一位。七是公众参与广泛动员。与市人大携手共创,在杭州日报开展专版宣传,制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杭州》折页走进人大代表。深入推进公众开放,评选推出“杭州市十大公众开放精品线路”,并在全国生态日杭州主场活动正式发布。与知名气象科普类博主合作推出《寻找“九溪秘境”生态之声》。持续深化生态研学活动,推出生物多样性二十四节气系列体验活动,2024年全市共开展生态研学活动300余场,线下参与8000余人。八是绿色志愿服务生根开花。构建纵向贯穿“市—区县—镇街—村社”四级和横向覆盖各相关行业的绿色志愿者队伍,依托“杭州文明帮帮码”“志愿汇”打造志愿服务数字化管理平台。目前,全市共有注册绿色志愿者3万余名。通过绿色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挖掘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4个,联合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大赛,组建生态文明宣讲团。组织开展“绿动杭城·绿色未来”绿色生活月等系列活动等百余场,获得国家级媒体报道10次。其中,绿色生活月活动话题词登上新浪微博“杭州同城热搜榜”第五位,浏览量达1.07亿人次。中策职校“绿之翼”环保社团志愿服务工作获市委书记肯定性批示,推动建成湖墅街道绿色志愿服务展示互动基地。完善绿促会内部制度建设,联合青荷公益基金会设立全民绿色行动专项基金,为绿色志愿服务发展“造血”。上线“杭州绿促会”公众号,拓展绿色志愿服务宣传阵地。推动个人碳积分、碳账户工作,已列入2024年度杭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重点任务清单。2.“承担生态环境信息化规划、技术标准及规范、项目实施技术支撑工作”情况。完成杭州市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项目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投产。持续推进水气环境AI智能监控服务项目建设,做好日常管理,推进项目成果应用,为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数字化支撑。建设高空瞭望视频40路,开展24小时监控,视频在线率99%以上,识别秸秆焚烧等环境问题450余个,预警处置闭环率100%;全市部署6套无人机机库,累计飞行2317架次,累计发现问题线索2959处。配合做好生态环境智慧政务助手项目建设工作。3.“承担市生态环境领域政府数字化转型以及网络安全的技术支持工作”情况一是公共数据平台内核持续完善。持续做好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工作,完成生态智卫部署升级77次、组件申请1个,处理外部门数据申请30余批次。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政务云资源管理,完成4个系统共15台政务云资源迁移,安全策略变更120条,文件下载55次,云基础资源调整32次、回收15次。做好服务区迁移改造工作,共迁移服务器17台,注销服务器15台。做好“浙政钉”应用管理,整合“空气卫士”等2个应用,升级7个应用埋点服务,做好数据目录分类。二是网络(数据)安全防线持续巩固。对全局软硬件做好月度、季度巡检,完成53个问题工单及时整改和反馈,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开展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网络(数据)安全检查,对局系统16家分局、直属单位开展现场检查,督促指导各单位开展整改,有效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开展生态智卫系统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和密码应用改造,建立完善密评制度,有效规范密码应用,中心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申报的“全省生态环境商用密码应用体系示范案例”被评选为省商用密码应用示范案例。三是信息化运维保障支撑不断强化。2024年,共处理局系统网络及终端事件1661次,安全通报45次,完成会议保障1595次。门户网站发布信息3314条,处理错别字、敏感信息和错误链接12148条(处)。做好局综合信息平台运维保障,完成现场运维863次,优化开发任务25条,新增党建工作交流、政务新媒体审批等功能模块。(2)党的建设情况。一是政治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坚持学原文、悟原理,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容,学深悟透,准确把握主旨要义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明确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通过支部书记讲纪律党课、现场教学点学习、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集体签订廉政承诺书、手写廉洁家书、建设廉洁家风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不断强化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全会精神学习,支部书记开展宣讲,引导中心全体干部深刻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丰富内涵,推动全市生态环境宣教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支部堡垒建设不断加强。顺利完成支部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支部委员会,明确支委委员分工和职责。压实支部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和中心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编印《习近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2024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15次。2名预备党员顺利转正,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深化“绿动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和清廉单元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三是制度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修订出台中心《采购管理办法》,编制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手册》,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防范廉政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对重大问题决策、人员招聘、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使用通过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2024年集体研究“三重一大”事项43个。组织全体干部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形成个人廉政风险防范清单,构建科学有效的清廉风险防控体系。四是过硬干部队伍持续锻造。2024年,新招录人员1名,3名试用期同志顺利转正,4名同志晋升专业技术岗位。加强年轻干部培育管理,通过经常性谈心谈话、警示教育等方式帮助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抽调年轻干部参加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等重大专项任务磨砺年轻干部担当本领,以考核评价、严管约束、关爱激励激发年轻干部作为动力。强化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抓住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做好监督提醒,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覆盖。3.资源投入情况:主要有机构编制、人员、财政和其他资源。中心核定事业编制20名,单位领导职数3名(其中正处1名,副处2名),内设机构3个(综合科、宣传教育科、信息技术科),科级领导职数4名(其中正科3名,副科1名)。2024年,在编人数18人,核定编外用工4名,在岗4人。2024年,中心财政收入1588.46万元,支出1588.46万元。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年,在市级以上媒体报道累计3530篇,其中国家级1175篇,省级1006篇。杭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频频亮相央视,累计报道259篇。联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4场,相关报道共计105条,累计阅读量达520W+。围绕生态环保节日活动、生态环境领域问题有奖举报等主题组织新闻发布工作17次,相关报道累计全网曝光率达1330W+。2024年,自营新媒体全平台账号累计传播量超1600万,总粉丝量达52万、较2023年增长40%。“美丽杭州”抖音号入选首批(共21家)部宣教中心“生态环境”抖音百家号矩阵(其中市级单位12家)。创新开展“杭州西湖日绿友友带你游西湖赏睡莲荷花”等6场直播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出镜主持,全平台观看量近65W。持续开展慢直播,累计播放量55W+。联合制作的《下姜村的共同富裕梦》获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动画片提名。开展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宣传,2024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较往年前进一位。持续推进公众参与,2024年全市共开展生态研学活动300余场,线下参与8000余人。推进绿色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绿色志愿者3万余名。扎实推进数字化改革项目实施,建设高空瞭望视频40路,开展24小时监控,视频在线率99%以上,识别秸秆焚烧等环境问题450余个,预警处置闭环率100%;全市部署6套无人机机库,累计飞行2317架次,累计发现问题线索2959处。中心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申报的“全省生态环境商用密码应用体系示范案例”被评选为省商用密码应用示范案例。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存在的问题:一是宣传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全民参与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改进措施:一是创新宣传方式,进一步提升宣传影响力。二是强化统筹联动,进一步深化全民参与。三是强化培训交流,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坚持三个“创新”,持续打造美丽杭州传播高地。一是聚焦两个关键时间点创新开展主题宣传。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通过新闻发布、主题活动等方式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杭州实践。聚焦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大会在杭举办,挖掘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案例,通过直播、媒体采风等“身临其境”的方式,展示杭州生物多样性之美。探索开展国际传播。二是聚焦“出圈”创新开展新媒体运营。探索新媒体新语态,推出“周末去哪儿”等亲民化专栏,表达上力求把“官宣体”“公文体”转化为“干货体”“网络体”“互动体”,将新媒体打造成集宣传、资讯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阵地。以中心工作人员和IP“绿友友”为固定出镜人,推出“今日佳友站”视频专栏,分享有趣、接地气的生态环境内容。联动区县聚焦生态共富开展“大美杭州新画卷”主题直播,打造爆款短视频,实现新媒体粉丝量和口碑度新突破。三是聚焦影响力创新开展主题活动。擦亮“全民绿色行动共建美丽杭州”生态环境宣教活动品牌辨识度,努力实现“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加强与公益组织、新闻媒体、企业合作,采用“1个主会场+N个配套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做好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主题活动策划,全年活动触达受众不少于1亿次。持续打造“童心共绘美丽杭州”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品牌。(二)抓好“三个强化”,持续打造全民行动建设高地。一是聚焦深入基层强化“绿动杭城”品牌建设。推动各地政府搭建平台,逐步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组建各具特色的绿色志愿服务队伍,挖掘培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接地气的绿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整合绿色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资源,为绿色志愿服务提供活动阵地。开展绿色生活月、生物多样性系列活动、负责任的杭州人—绿动未来等有吸引力的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绿色志愿服务。二是聚焦典型培育强化多元参与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实施,挖掘培育典型,打造系列品牌。发挥环保设施开放带动作用,按要求新增开放领域,持续开展“厅局长走进环保设施”主题讲解等活动,以大V共创短视频等方式大力推广十大精品路线,不断提高公众开放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场馆在2026年底建成。三是聚焦合作交流强化社会“朋友圈”建设。以广泛合作为基础,不断拓展社会“朋友圈”队伍。建立一支社会通讯员队伍和拍客队伍,形成畅通的素材供稿机制,为打造更多优质生态文化产品夯实基础。发动区县联络员将朋友圈衍生至乡镇各领域“民间高手”,借助其影响力开展联合传播。持续加强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共同打造“全省有示范性”“全国有影响力”的活动项目。(三)推进“三个优化”,持续打造网络舆情安全高地。一是聚焦机制落实优化舆情应对处置。做好舆情值班值守,确保守牢舆情安全底线。二是聚焦服务提升优化信息化保障支撑。强化办公自动化支撑,做好局综合信息平台和信创终端保障服务,配合做好网站信息发布工作。强化数据共享支撑,配合做好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服务工作。常态化做好局系统软硬件运维工作,强化设备和人员管理。继续做好监控中心运维及视频会议保障工作,确保视频会议不出现重大事故。定期做好巡检,开展2025年局系统网络(数据)安全现场检查,强化重要节点安全保障,严守网络(数据)安全底线。三是聚焦能力提升优化队伍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培训交流,借势借力,不断推进宣教信息干部队伍专业化、绿色志愿队伍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中心“绿动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开设“宣信大讲堂”,不断提升中心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建立宣教工作例会机制,强化区县联络员统筹和交流,做到信息互通,发挥宣传合力。组织面向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和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开展“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最佳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推选,带动生态环境志愿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