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法定代表人周玉强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钱环路160号
开办资金(万元)1381.22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381.22期末数(万元)1217.56
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及核与辐射等执法。以市生态环境局的名义依法统一行使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的行政处罚以及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职能指导、协调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置与事故调查工作协调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纠纷受理全市生态环境污染举报并督促办理指导、督促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E94379905A举办单位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4年我单位严格按照章程履行职责,开展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重点监管污染源并处理环境投诉。通过跨部门协作与科技手段提升执法效率,依法处罚违规企业,推动整改落实。定期公示执法数据,强化公众监督与宣传教育,有效遏制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生态质量持续改善。2.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哪些具体的业务活动;(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A:贯彻执行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关政策、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B:负责组织开展相关领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及核与辐射等方面的执法工作。负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稽查工作。C:负责市本级及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工作,以及生态环境污染举报调查处理、突发生态环境(辐射)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D:负责组织查处全市重大、复杂、新型和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违法案件。指导、协调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置。协调解决有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污染。E:受理全市生态环境污染的举报并督促办理,参与重要举报问题的现场调查处理。承担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信访件整改情况指导督促工作。F:负责监督检查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的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的执行情况。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G:负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合协作机制。H:完成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交办的其他任务。(2)党的建设情况。(一)凝心铸魂、筑牢根本,为磨砺党员干部灌注新思想。一是增强理论武装。成立队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推进新时代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班子成员先学一步,开展党纪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并开展宣讲。配发党纪书籍,依托网络课程自学,邀请专家面对面诠释解读,开展“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现场学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夯实思想根基,做到知行合一。二是建强战斗堡垒。制定《中共杭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委员会委员工作分工及党小组长职责》,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完成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补选和支部换届选举,夯实基层组织。队党委与各支部书记、队室负责人签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责任书,压实压紧从严治党责任。三是加强廉政监督。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作风纪律建设大会,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增强执法人员遵纪守法、廉洁从政意识。深入排查短板弱项,制定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43项、个人127项,并动态更新落实。严格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发放廉政监督卡250张,自觉接受企业监督。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印发“禁酒”六项规定,筑牢规矩防线。3.资源投入情况(一)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事业编制数117人,事业在编人数107人;编外用工核准数:36人。编外用工在编数:36人(二)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杭州市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评估项目、第三轮央督大排查及信访办理数据梳理服务项目等。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执法效能不断提升。聚焦重点、难点开展专项执法行动,2024年全市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027件。其中予以行政处罚案件826件,罚款金额7654.8万元;不予行政处罚案件201件。行政处罚案件数和处罚金额均居全省第一。开展涉企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专项整治,全市累计查办第三方机构违法案件88起、罚款672余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44%、328%。大力推进移动源执法工作,机动车检验机构立案数较2023年大幅提升,发布第三方机构典型案例45例。拓展执法领域,查办全市首例涉消耗臭氧层物质案和利用自动监测数据认定查处超标排污案。开展“案卷质量巩固年”活动,强抓“审核、评查、稽查”三环节,案卷质量全省第二。二是问题整改成效突出。高质量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实现了通报典型案例均在研判范围内,未发生颠覆性生态环境问题和负面舆情。制定《杭州市贯彻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9个个性问题已完成整改3个、14个共性问题已完成整改2个,1540件信访已完成整改1437件,提交市级核查1307件,完成市级核查1179件,销号1107件。拱墅区大运河生态遗产保护案例被评选为省委“七张问题清单”典型案例。8个重点行业392家企业、4个特色行业55家企业已完成整治并通过市级验收,并获评浙江省榨菜腌制行业整治绩效突出市。三是信访投诉大幅下降。首次在“城市治理有奖举报平台”上线生态环境领域有奖举报,积极营造全民参与发现环境问题的氛围。全年系统信访6354件,同比下降16.2%,领域信访13513件,同比下降39.5%,实现信访数量双下降。四是安全形势平稳有序。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形势平稳,未发生重大生态环境安全事故。成功处置11.27绕城环线槽罐车泄露次生环境事件,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省厅举办的“一河一策一图”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实战演练比赛中获团体第一名、监测方案第一名、应急处置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五是执法练兵再创佳绩。市执法队、临安分局、叶华同志分别被省厅推荐为全国执法大练兵市级、县级表现突出集体和先进个人,有望实现市、县和个人全满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执法统筹力度有待提高。全市环境违法行为仍呈高发多发趋势,基层执法力量相对不足,在执法主责主业上打磨不够,部分案件质量存在瑕疵。部分区县争先创优意识不强,争创部执法大练兵积极性不高。移动源监管能力还有欠缺,监管能力有所不足。(二)督察整改任务十分繁重。一是第三轮中央督察整改任务繁重,整改要求严格。二是硬骨头问题较多,空气质量出现反弹、燃煤锅炉违规审批等问题整改难度大,部分信访件涉及历史遗留问题、两高一铁噪声等,整改落实十分困难。三是部分单位整改决心和力度还不够大,彻底整改的决心和力度还需加大。(三)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还有待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在数量和种类还需进一步配强,部门间应急联动还有待加强,交通事故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对重要水体仍存在较大风险。
四、下一步打算工作目标:争创部执法大练兵市级表现突出集体;处罚案件数及案件质量在全省保二争一。狠抓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整改销号,力争“七张问题清单”指数位列全省前茅。不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不发生因本系统决策不当、工作不力引发的大规模聚集事件和个人极端访。重大活动、敏感时期不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和因决策不当、工作不力引发的赴京访、5人以上来省访、集体访和个人极端访。生态环境领域信访和系统信访保持下降趋势。特色示范:争创全国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建设“一河(一路)一策一图”杭州典型应用实践案例。深化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系统,有效提升预警处置能力。重点项目:深化“一园一策一图”水污染多级防控体系,完成钱塘、临安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水污染多级防控体系建设。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绩效情况:无。受奖惩情况:2023年度杭州市反恐怖工作突出表现单位;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雷霆出击全力护航绿色亚运》优秀实践案例;杭州市平安建设成绩突出集体;2024年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集体三等奖。诉讼投诉情况:无。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