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金霄航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劳动路65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3207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23094 | 期末数(万元) | 13207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全市文物及历史建筑保护和管理日常工作。组织指导文物保护及历史建筑的修缮、整治和维护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779273984W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我中心严格执行《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章程》有关规定,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各类事项变更和修订均按照章程规定的程序进行。(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的业务活动如下:1.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一是承担全市文物保护和管理日常工作,组织指导文物的修缮和整治:(1)深入开展安全巡查。共开展文保单位(点)巡查1800余次,国保省保巡查率100%,发送整改建议书(函)61份,整改完成43份。强化文物安全督导,开展节假日及台汛期文物安全巡查抽查20多次,举办文物消防安全“明白人”培训等活动,落实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2)持续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全年第三方监管队伍检查文物保护单位(点)1334次,文保工程36次,发现问题50处,并督促整改。抽查智慧消防设备运行情况100处。制定《巡宝队日常巡查工作办法(试行)》,推行网格化管理,探索文保志愿服务“杭州模式”,志愿者全年巡查600余次3000多个点位。(3)“四普”工作稳步推进。成立普查队,指导实地调查、技术培训、三普点位复核等工作。向省局推荐文物主题游径5条,推出四普旅游线路14条,其中富阳区“富春红”主题旅游线路入选第一批精品线路。“四有”档案工作扎实推进。完成121处市保档案的验收,上报省局21处第八批省保单位的电子档案,开展市级优秀档案推荐评比。文保云档案建设取得新进展,上传文保档案200处、历保档案303处,目前共有云档案1624处。(4)日常工作严实精细。完成对娃哈哈集团公司总部旧址文物认定。修改完善《杭州市文物认定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全市名碑名刻文物推荐评比,举办浙水敷文——浙江名碑名刻拓本展,开展相关研学、巡展等活动。完成杭州市石窟寺(摩崖石刻)调查(二期)工作,共拓印144处,扫描538件。(5)开展文保标准化管理。完成24处省级及以上文保单位用地保护规划修编,完成74处市保用地保护规划调整、编制的意见征求等前期工作。完成《杭州市文物保护工程全流程管理指南》《杭州市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规范》《杭州市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指南》编制,并发布试行。开展杭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价值评估——“一点一策”项目。开展《软土地层工程建设对文物建筑的影响和保护措施研究》。加强文保项目指导,做好文保工程方案的技术审查,共审查方案145处228轮次,开展现场踏勘及技术指导126处,完成竣工验收93处。完成80处文物保护工程的竣工验收。推进孔庙碑林提升改造、严官巷南宋遗址陈列馆地下空鼓物探检测等项目。2.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二是承担全市历史建筑保护和管理日常工作,组织指导历史建筑的修缮和维护:(1)完成名城保护目标。完成第九批15处和富阳区第二批31处历史建筑告知、挂牌等,稳步推进建档、测绘及保护利用导则编制等工作。基本完成全市1640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编制工作,启动《杭州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指南》编制。(2)持续推进名城保护标准化。在完成8部省市标准基础上,牵头完成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技术标准》,于8月1日起实施,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标准体系调研,正式发布《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导则(试行)》,启动《杭州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指南》的编制工作。(3)夯实名城保护基础。根据《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历史建筑一处一码制作,参与审查名镇名村和街区、风貌区规划30处,同时储备20个历史建筑修缮活化利用项目。开展名城保护省、市标准的宣贯工作。(4)聚焦名城指导修缮。完成历史建筑价值评估30处。对“三味庵巷8号”等35处历史建筑方案审查106轮次,开展现场踏勘及技术指导57处,完成36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竣工验收。3.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三是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和宣传工作:(1)建强用好孔庙碑林等重要阵地。做好杭州孔庙碑林和南宋遗址陈列馆两处开放场馆的秩序维护等工作,完成杭州孔庙西庑孔子圣迹厅的展陈微改造提升,引进AR技术结合星象碑开发观星软件,增强星象馆的体验感。(2)依托自管场馆,多元塑造品牌活动。打造一系列富有特色文化活动,如策划“孔庙有龙”“御”见元宵“名家有约”“遇见•宝藏”等活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文物报、中国建设报等国内多家媒体对文保360、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作专题报道。跨界合作扩大影响,承办市直机关“国潮绽芳华”“巾帼”游园活动,与各单位开展紧密合作,累计举办10多场弘扬宋韵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为主题的社会公益性活动。(3)自媒体宣传有声有色。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总计316条,点击阅读量35万;累计关注人数达12.6万,年净增用户2.3万人。视频号累计关注人数近3千人,完成直播及剪辑9场,观看次数1.7万次,最高在线达3088人,获3万余次点赞。(4)持续深化第二课堂基地建设,精心策划古礼系列体验活动、“南宋文化系列”假期小团队活动等,联合学校开展祈福祈愿、非遗雕版印刷等活动,出版《唱响诗经》系列读本。(三)党的建设情况。狠抓组织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擦亮“文保360”党建品牌,与多家单位签订《党建联建协议》,《“文保360”党建联建促进文物资源社会共享共护》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二季度季度最强党建工作法。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专题学习6次,观看警示视频2次。与局机关二支部、党建联建单位支部共同开展“读碑话廉洁”现场党课。(四)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截止到2024年底,我中心在编43人,其中管理人员17人,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5人;专业技术人员41人,含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6人;劳务派遣职工12人;总计55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全年财政补助收入3011.49万元,其中全年基本支出补助1652.96万元,全年项目支出补助1358.53万元。(五)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1)文物保护有序推进。全市文物安全零事故,文物保护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持续深入探索社会参与模式,组织建立的杭州市“文保360”志愿服务队”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团队,是13个最美团队中唯一一支志愿者队伍。坚持深耕细作,文保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有效的对杭州各类文物进行针对性保护,牢牢织密文物安全保护网。组织编制的《杭州市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指南》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健全了杭州文物保护体系,为各区(县、市)文物保护利用和监管提供了具体的规范指导。(2)名城保护高效开展。编著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技术标准》,为省建设厅、省文物局首次共同发布的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标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打下样本。完成2024年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体检,储备20个历史建筑修缮活化利用项目,全面推进了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以及第一批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规划编制进程。完成历史建筑“一处一码”制作,有效提升了杭州名城保护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深入开展的《基于电物理除湿技术的保护类既有建筑墙体潮湿病害治理研究》,为解决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墙体潮湿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创新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标准的宣贯培训活动,有效增强了行业内对相关标准的认知与理解,凝聚起广泛的行业共识。(3)对外宣传工作有新起色。推出“浙水敷文—浙江名碑名刻拓本展”等展览,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与精心设计的展陈,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历史文化瑰宝得以生动呈现。引入科技手段,增设VR设备,生动形象的展示古时天文文化,为观众带来生动体验。深入开展“第二课堂”基地建设,打造宋韵品牌文化活动,2024年杭州孔庙游客量达12万人次,接待第二课堂活动51批次2万余名学生。南宋遗址陈列馆接待游客5万余人,极大的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有效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我单位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故不存在经济效益。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我中心2024年度工作不存在明显问题。 |
四、下一步打算 | 1.认真落实2025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等工作;高质量抓好“四普”工作,5月底完成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6月起开展“四普”文物的认定和公布;结合“钱塘BAO物-数智应用”工程管理系统,编制文保工程优秀问题案例。2.做好文物安全巡查和监管,确保巡查覆盖率和及时率100%,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持续开展文物安全“明白人”建设,开展安全巡查标准化建设;加强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及“文保360志愿者”平台推广,提升问题隐患整改率;持续打造“文保360”志愿品牌,致力于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3.夯实文保工作基础。开展2025年度文保档案评比工作,启动国保、省保单位更新等工作。推动文物认定权限下放工作。完成21处第八批省保单位和155处市保单位档案上线,完成全部省保和市保单位“云端档案”。4.推进文物工程标准化建设。争取《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技术标准》立项,完成300处以上历史建筑保护图则修编。开展文物保护工程相关规范编制。完成自由场馆修缮提升项目。5.加大历史建筑修缮管理。推进历史建筑工作实施,开展30处左右历史建筑价值等级评定,开展裘宅辅房排危加固工作。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2月19日,申请了举办单位变更登记,举办单位名称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变更为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2024年04月24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过期换领。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绩效情况:2024年度主管部门绩效考核为良好等次。2、受奖惩情况:(1)2024年1月,杭州市“文保360”志愿服务队被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授予杭州市首届浙江省“最美文物安全守护团队”;(2)2024年4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技术标准》被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文物局评为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3)2024年6月杭州市“文保360”志愿服务队被国家文物局授予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4)2024年12月“百城万名”文保行——“文保360”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共浙江省委社会工作部评为2024年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3、诉讼投诉情况:2024年度接受社会信访9起,信访者均已获得满意答复。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