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法定代表人胡利红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梅灵北路7号
开办资金(万元)26743.56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26743.56期末数(万元)31343.69
宗旨和业务范围保护地下文物,传承历史文脉。承担全市地下文物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承担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承担出土文物的科技保护和修复承担地下文物保护的科普和宣传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589889614J举办单位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章程执行情况我所严格履行《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章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各类事项变更和修订均按《章程》规定程序进行,并受举办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各界监督。(二)业务开展情况2024年,市考古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2024年杭州市“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全面融入后亚运“十大攀登行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力保障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实效。1.工作职责开展情况(1)田野考古稳中提质2024年承担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1565项,包括考古调查项目1135宗(已完成),考古勘探项目370项(已完成327项),考古发掘项目60项(已完成36项、面积40210平方米)。余杭宝塔高层公寓、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三期工程闻堰站等多项省市区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南宋皇城遗址、圣果寺等重点项目考古发掘工作有力推进,进一步推动了宋韵传世工程、南宋临安城复原研究。(2)文物保护稳中深化2024年完成文物修复253件,其中陶瓷文物241件、金属文物12件,完成文物标本建档1234件、器物绘图580件、文物摄影730件,完成文物借展633件(组)并获赠感谢信1封。胡利红受邀为2024年全国陶瓷修复人才培训班开展实训课程。(3)成果研究稳中突破努力推动《余杭中桥村墓地发掘报告》《杭州西湖石窟寺考古报告之烟霞洞造像》考古报告和杭州临平施行遗址等项目考古简报的撰写和发表出版。持续推进考古“启航计划”,深化校所科研合作,与浙大、复旦合作开展考古项目资料整理,组织项目负责人有序实施祝家桥遗址、天目窑遗址谢家一号窑址等发掘资料整理工作,确保近几年的考古新成果得到及时发表。(4)展示传播稳中向好持续推动“笔墨考古”计划,强化小小考古志愿者品牌建设,创新“文物修复+美育”模式,组织讲座、体验活动30余场,社会反响佳。构建多渠道传播矩阵,与主流媒体合作开设考古专栏,官方微信发布考古文章68篇,有效提升考古成果社会影响力。以展览展现成果转化新风貌,与浙大联展《折枝入瓶》等涵养历史自觉,余杭工作站“古邑风华”展打造家门口的博物馆,《发现杭州—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盘点暨出土文物展》成为杭州考古领域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考古成果传播品牌。2.党的建设情况(1)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构建党员领学、党群共学、下沉研学一体的共学体系,深入领悟内涵、精准把握外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推动纪律教育走深走实。紧密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落实“四学联动”机制,发放《条例》单行本,以工作站或项目工地为学习小组,重点围绕单位新修订内控制度,逾百人接受党纪学习教育,推动纪法教育全员“灌溉”。三是聚焦以学增智,丰富学习形式。采取宣讲领学、交流研讨、电化教育、参观见学等多种方式,把“实”“严”的要求贯穿到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工作任务中,推动学习贯彻不断深化、不断取得实效。(2)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基础一是凝聚党建联建合力。作为赋能资源参与单位,签订行业系统“优享赋能”党建联建协议,高品质落实“优享赋能”专项行动,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第一党支部等外单位开展联建活动3次,深化资源共享机制,助推“三支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党员管理。积极参加党员春训,荣获园文局2024年党员春训知识竞赛二等奖;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和标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双推”入党积极分子1名,按期转正党员1名。三是强化群团建设。围绕党建带工建,监督工会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党建带群建,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赴社区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春风行动”资金募集、“公民爱心日”爱心捐赠、统战活动等。(3)加强廉政建设,筑牢风清气正屏障一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加强风险评估,对网络舆情加强管理,对推送文稿严格把关,对错误思潮和言论坚决抵制。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支部书记签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党员干部签订《廉洁承诺书》,发出致家属《一封廉洁家书》,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和纪法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廉思廉崇廉传廉,筑牢遵纪守法思想防线。三是加强监督执纪。做实谈心谈话,抓实调查研究,及时处置和化解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紧盯“三重一大”,推动日常监督工作落实落细;加强“八小时”外监督,做好节前廉政提醒。(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人员43名,劳务派遣人员6名。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024年总支出11595.1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440.05万元,项目支出10155.13万元。(四)取得的主要效益1.社会效益:(1)取得系列考古发现,丰富杭州历史脉络。2024年,杭州考古所承担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1565项,出土文物标本6000余件(组),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在史前至先秦时期,萧山沈家里遗址首次在钱塘江南岸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人工土台,为研究河姆渡文化分布范围和马家浜文化传播提供关键材料;滨江傅家峙遗址为全面认识杭州地区战国时期越国发展面貌以及吴、越、楚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材料。在两宋文化考古方面,富阳新桐1号遗址发现宋代建筑基址,临安第二粮库项目发现南宋方滋及其家族墓。这些发现填补了杭州历史研究的空白,使杭州地区从史前到宋各个时期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为深入研究杭州地区文明起源、发展、演进提供了实物依据,帮助人们更全面、系统地认识杭州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2)活化利用考古成果,展示传承历史文化。杭州考古所积极推动考古成果的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推出“笔墨考古”文艺创作计划,开展“名师教你写考古”等创作活动;擦亮小小考古志愿者特色品牌,组织“考古的种子”、“我与考古”杭州中小学生征文大赛、考古人进校园等考古工地研学、参观考古展览、考古公开课等多形式的公共考古活动;打造“文物修复+美育”的修复实践阵地,组织“我在西站修文物”“专家带你修文物”等修复体验活动。通过这些创新形式,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杭州历史文化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杭州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经济效益:我单位2024年所从事的业务活动不产生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文物整理场地和库房空间不足,影响工作有效推进。2.随着主责主业项目攀升,现有的考古人员力量与任务量不相匹配。
四、下一步打算(一)持续优化业务规范建设着力强化社会力量考古发掘的业务验收工作;认真落实考古发掘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提升我所考古发掘工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考古业务档案管理。(二)持续做好田野考古工作坚持不懈抓好考古前置工作,积极保障大型建设和土地出让项目正常推进。持之以恒深化城市考古研究,聚焦南宋皇城遗址重点考古项目,深化国家、省、市考古机构合作,形成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群策群力做好考古发掘工作,加大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合作力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考古工作,加快杭州市考古发掘工作进度,提升考古发掘质量。(三)持续推动考古成果转化加强考古资料整理工作,加快积压考古项目整理速度,鼓励近几年新入职的青年业务人员投入到新发掘项目的资料整理工作。提升库房文物管理工作,积极与各区、县(市)沟通,扩大出土文物存放与整理空间;逐步完善考古标本档案,加快文物移交速度。聚力考古成果转化共享,坚持与杭州日报合作开设考古主题专栏,充分利用“杭州考古发现杭州”微信公众号平台,持续擦亮“发现杭州—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盘点暨出土文物展”“小小考古志愿者”“笔墨考古”等体现杭州考古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亮丽名片,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让考古成果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2月05日办理了变更开办资金登记,开办资金由19170.18万元变更为26743.56万元。2024年02月05日办理了变更举办单位登记,举办单位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变更为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相关资质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证书》有效期至2028年3月1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1.绩效:2024年度主管部门绩效考核为合格等次;2.受奖惩情况:杭州萧山鲁公桥遗址、杭州临安衣锦城城墙遗址入选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大发现。3.诉讼投诉情况:2024年度共接到信访3起,其中2起信访人已获得满意答复,1起持续跟进中。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