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杭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杭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法定代表人俞珍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星印弄88号
开办资金(万元)14827.39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4847.93期末数(万元)15083.93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陷入临时困境人员全天候救助管理服务工作承担流浪未成年人接收和救助保护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470104816T举办单位杭州市民政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我站严格遵照上级部门核准的章程,并按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开展工作,推动本站全面健康发展。坚持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机构编制及章程规定,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按照章程内容,做好行政管理、履职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陷入临时困境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做好救助服务,推进救助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公益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益服务质量。2.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业务开展情况我站严格按照市委编办批复的“三定”规定履行职责,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陷入困境的人员提供全天候的服务,有效发挥了本单位的公益属性。2024年,我站全站上下持续紧盯配合局争创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的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区域中心试点建设发展思路、工作重心的稳步推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试点创建新格局,创新实践显成效。作为今年全站工作的重心,全站上下牢牢锚定“区域性中心试点创建”攻坚突围目标,既统筹推进、又各个突破,确保试点申报及开展万无一失。成立由站长任总指挥,分管副站长牵头的统筹协调、科技创新、机制效能试点工作小组三大专班,聚焦试点建设要求,按季度制定目标进度分解时序,对标跑道、协同发力,推动试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依托固有理论实践优势,融合站内业务骨干科教实战能力,致力于创建教学研一体的救助管理教育实训基地。二是业务精进促发展,提质增效优服务。突破以往对区县救助站单一的寻亲技术帮扶,提供护送返乡、回归稳固等多渠道、全方位的协作支持,扎实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更新“大杭州救助”实践经验成果和新内涵。构建以部门联动、数字赋能、资源链接为特色的街面救助圈、就业帮扶圈和应急庇护圈,全力加速杭城一体化救助体系建设。借助“寒冬送温暖”街面救助、110联动平台、站内“数智驾驶舱”实时监控预警等着重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的摸底排查,深化与属地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的协调联动,实现困难群众救助与街面综合治理的双赢。站内社工在做好受助人员的日常生活管理和照料服务的基础上,对受助人员开展心理访谈和支持,通过耐心倾听他们的经历、需求和期望,社工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他们的背景故事和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建议,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对生活的信心,鼓励受助人员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自我效能感。(2)党的建设情况一是抓紧政治学习,确保方向不偏。班子坚持先学一步带好头、学深一层谋思路,并通过组织党员春训冬训、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专题培训、主题党日等形式,带领党员、干部常态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全站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提高到围绕中心、推动发展的行动中来,为试点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重视意识形态,确保导向鲜明。抓住寒冬酷暑、“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等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时期主动宣传亮相,引导正向舆论;注重选树季度、年度最美救助人、最优党员,发挥示范功能;分层分类谈心谈话,广泛凝聚共识。三是带领群团发展,确保队伍团结。今年,我们推出“薪火计划”,开展党团“青蓝结对”,探索打造师徒帮教模式;团支部组织“一把手和青年面对面”,鼓励青年展现自我,推选的青年代表在“杭州青年说”全会精神宣讲比赛荣获一等奖;站工会“爱心驿站”成为民服务前沿阵地,荣获全省“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四是以实的举措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策划党小组月度微腐败案例学习,邀请法律顾问开展专题讲座,组织赴东郊监狱现场警示教育,班子成员撰写廉洁家书等自选动作,丰富纪法教育。五是以真的行动持续正风肃纪。召开“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专题组织生活会,围绕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短板问题主动刀刃向内,开展政治家访、结对帮扶,加大八小时外监督。六是以严的控制塑造新风正气。贯彻“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聚焦预算管理、节能降耗、能效督查,缩减活动开支,倡导绿色低碳,推动党员干部过紧日子成为常态。3.资源投入情况(1)我站2024年末实有在编人员68人,其中管理岗位54人,专业技术岗位14人。五级职员1名,六级职员4名,七1级职员5名,八1级职员7名。编外人员数严格按照编计划数执行,现有编外人员8名,不存在超编现象。(2)2024年度实际收到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4131.04万元。其中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杭州市救灾物资储备库)迁扩建工程项目共支出357.5万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经费共支出1175.4万元,主要用于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治、流浪乞讨人员生活管理工作经费及流浪乞讨人员护送返乡的费用支出。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年较好地履行了民政救助的职责,2024年共救助4260人次,帮助精神障碍等病患寻找联系家人1108人次,护送返乡297人次,落户安置0人,已安置福利院再寻亲成功3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杭州市政府的财政经济压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深化“救助+就业帮扶”“救助+心理援助”“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务模式,6月开展帮扶以来,开展心理疏导420人次,为1279名务工不着的受助人员提供就业咨询和指导,8名受助人员成功就业;协同区县护送返乡22人次,协调受助人员来浙返浙45人次;帮助解决市一医院、邵逸夫医院等非定点医院特殊病患“出口难”问题,协助返乡6人。2024年,在原有110联动平台基础上,联合市公安局成立“社会联动民政救助指挥中心”,全年收到110指挥中心派发指令2001条,完成终结处置2001条。今年4月,我站获评市委、市政府颁发的“2023年平安建设成绩突出集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还需要做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党建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打算2025年,救助站将继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紧抓住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实事求是的态度,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人性、更加规范的救助服务保障。1.聚焦理论武装不动摇。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服务,兜住兜牢民生底线。2.推进试点建设不动摇。继续贯彻救助管理工作一体化提质创新发展理念,发挥好民政牵头作用,实现救助流程全市统一、全域标准,推动各项试点任务落地成效。3.狠抓重点任务不动摇。内控巡查整改狠抓责任担当,注重强化内部监督与审核机制,严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4.健全安全保障不动摇。站内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安全设施完备有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加强应急管理与演练;街面继续开展好“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度”等救助巡查劝导,确保街面的安全稳定。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1.经杭州市民政局考核,2024年度我站绩效考评结果为合格;2.获2023年度全市民政信息宣传工作考核民政新闻奖、突出贡献奖、民政金话筒奖。3.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第四工会小组获杭州市发改农林工会2023年度先进职工小家;4.获2023年度杭州市平安建设成绩突出集体;5.获2023年度杭州市民政局考核优胜单位。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