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杭州市市民之家管理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杨艳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新业路311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12.37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00.46 | 期末数(万元) | 91.4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办事大厅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大厅进驻人员的日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数据分析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诚信状况记录、组织测评、发布等对市本级审批的投资项目提供代办服务、为各区、县(市)涉及市本级权限内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提供协办和业务指导服务协助做好相关投诉举报、信访调查处理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6945651609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一)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单位机构规格为相当正处级,经费形式实行财政补助。事业编制21名,主任1名,副主任1名;内设机构3个,内设机构领导职数5名,其中正科长级4名(含专职党务干部1名),副科长级1名。截止2024年年底单位实有在编人数20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单位领导正职(管理五级)1人;单位领导副职(管理六级)1人,内设机构领导正职(管理七1级)3人、副职(管理八1级)1人;管理七2级1人;管理人员中兼任专业技术人员5人(副高1人;中级3人;初级1人);专业技术人员18人(含双肩挑5人),其中副高3人,聘任3人,含1个双肩挑人员;中级9人,聘任8人,含3个双肩挑人员;初级6人,聘任6人,含1个双肩挑人员。(二)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今年中心各类资金(含专项资金)使用由主管局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秘书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坚持办党组领导下由分管财务领导“一支笔”审批的制度,重大财务事项由办主任办公会或办党组集体讨论决策后,由分管财务领导审批。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坚持党建聚力,推进政务服务“优享赋能”。以“1+13+N”党建联建机制为牵引,整合四级政务服务平台资源,与各区、县(市)共联动了13个党建联建攻坚项目。高质量开展了为企办实事“行走的办事大厅”助企服务,全年共组织常态化、主题化服务129场次,服务企业、园区、社区等845家次,惠及15656人次,同时组织全域化服务483场次,服务企业5579家次,惠及69717人次。相关活动获得各级主流媒体报道总计128次,其中,《杭州日报》12次(头版9次)、杭州电视台18次(新闻联播一套17次)。指导各区、县(市)审管办聚焦各地特色产业梳理“一类事”服务清单,梳理发布了22张为企服务特色产业“一类事”清单,涉及服务事项649项。邀请30名各领域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人员代表作为杭州市首批政务服务观察员,并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走进政务、院士走进政务系列活动,为政府侧搜集企业真实诉求,向企业侧宣传政府改革新政。同时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办不成事”兜底服务机制,在全市设立“办不成事”兜底服务窗口95个,共累计受理“办不成事”问题6445个,协调解决6040个,问题办结率达93.71%,群众好评率达99.9%。相关经验在国办《政务情况交流》、省委改革办《浙里改》(基层首创)中刊发,富阳区、建德市作为杭州优秀案例被央视《焦点访谈》及《东方时空》栏目采访报道。(二)坚持深化改革,助推中介服务规范提升。一是重点突破。以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领域为突破口,实施“三减一降一提升”,出台《杭州市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公布《杭州市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2024年版)》及《杭州市清理规范的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2024年版)》。二是集中攻坚。9月27日,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联合办业务处室牵头开展杭州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专项行动,组织了12个部门选派业务骨干集中攻坚办公,“行动方案+事项清单”双管齐下、快速推进。目前,发布了杭州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两张清单”,梳理了105项中介服务行业规范标准。三是扩容扩面。杭州网上中介超市从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领域扩容至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驻事项从30项扩展到105项、涉及行业主管部门19家,实现“网上中介超市改革事项入驻率100%”的目标。截至目前,网上中介超市注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1500家,其中2024年新入驻中介服务机构199家。(三)坚持数智赋能,提升平台管理服务能级。牵头开发数治政务员“审点芯”3D数字人形象,打造“审点芯·政企面对面”数字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态、全链条的智能互动咨询服务;开通“审点芯”政务服务话务专线,与96345便民服务热线、拱墅“1call”平台热线互接,智能知识库与“亲清在线”问题库实现互通。截至目前,联合服务专区开展七期“审点芯”热点政策访谈直播活动,累计点击量破百万。推广长三角“一网通办”远程虚拟窗口,组织13个区、县(市)审管办(政务中心)开设29个“远程虚拟窗口”(含16个不动产窗口),61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联合上城区审管办建设了全省首个跨层级数字政务综合窗口“上心办·云窗”,实现市区两级“中心”数字政务综合窗口全覆盖,推动显现了政务服务改革全市域一体化效应。率先打通省建数据系统,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西湖区审管办、拱墅区审管办联合设立军创企业服务平台,打造政务大厅崇军驿站,实现拥军服务综窗全市覆盖。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对于办事群众和企业不断提升的期盼,各项改革工作仍需进一步创新。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强基础、提效能,政务环境接续优化。持续开展“行走的办事大厅”助企服务,结合政务服务观察员机制、“政企面对面”对接室等,拓展政企交流场景,畅通问题搜集渠道。不断丰富数治政务员“审点芯”应用场景,依托数实直播间,定期开展“审点芯·杭州政务直播间”活动,积极推进“审点芯”智能问答库与“企呼我应”涉企问题库的数据共享贯通,在实现咨询答复精准化、专业化的同时,增强政策宣传解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积极推动“云窗”服务标准化建设,继续选取有条件的镇街、产业园区等布点服务端,扩大跨层级帮办导办惠及面;以未进驻平台、但高频发生事项为重点,探索定制基层网点特需导办服务清单。联合试点地区,总结改革经验,形成一批政务服务改革领域的标准化成果。(二)深改革、破难题,克难攻坚追求实效。坚持“1+1”模式,并行开展杭州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和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工作。对照改革需求,持续升级改造“杭州市网上中介超市”,加强省市中介平台深度融合,推进中介服务、信用监管的过程数字化和结果数字化应用;鼓励中介服务模式创新,落实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多维评价体系,为营商环境优化持续发力。发挥三级代办协调机制功效,将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工作融入到增值化改革中去,持续拓展代办服务的广度及深度。(三)抓建设、重治理,平台管理不断加强。升级改造窗口现场管理系统,连接取叫号平台、监控平台、考勤平台,迭代智能化统计考核模块,提高日常考核管理效能,并以此为重要依据,对窗口服务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鼓励进驻窗口(单位)互学互查、共同提高。联动区、县(市)审管办组织开展全市政务服务系统窗口工作人员培训,以专家讲座、案例实践、情景模拟、技能比武等形式,促进窗口工作人员优化业务素养、加强主动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常态开展窗口凝聚力建设活动,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9月根据市编办有关文件,进行了单位名称变更,由原来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杭州市市民之家管理服务中心、杭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变更为杭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杭州市市民之家管理服务中心)。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