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 法定代表人 | 史文杰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莫干山路100号耀江国际大厦B座 |
开办资金(万元) | 133.85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98.77 | 期末数(万元) | 133.8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服务保障城市建设。承担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管及相关执法事务性工作承担事故调查处理、建设工程检测机构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构配件监管相关事务性工作承担建设工程防雷检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745068800T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1)严格执行章程规定,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坚持公益属性,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相关事务性工作,为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管理提供运转保障,服务保障城市建设。(2)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参与决策、推动发展、监督保障的要求,在选人用人、公开招聘(含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重大事项、重要活动进行政治把关。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3)严格实行站长办公会议制度,对照议事决策范围对年度工作计划、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选人用人等事项进行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严格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听取并审议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工作报告,依法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2.业务开展情况:(1)承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日常管理及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事务性工作。一是做好日常检查事务性工作。对所辖的工程做好日常管理检查等事务性工作,确保所辖工程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处于可控状态:全年组织建筑起重机械、电气焊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等专项检查21次,检查项目1718个;开展层级检查共计12次,将全市处于高风险等级阶段的工程纳入市级检查重点项目清单,累计发现问题隐患3240个;同时开展常态化线上检查,运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全市工程常态化开展线上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累计检查3126个工程,发现问题583个,提醒136次,有效提升项目现场安全施工意识和文明施工水平。二是做好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全力服务保障城市建设。注重强化住宅质量管控,全年组织全市住宅专项检查9次,住宅工程分户检验覆盖率均达到100%;着力提升工地环境品质,抓好渣土源头管理,排摸报送4批次277个出土困难工程,落实渣土“双抄告”机制;梳理完成全市国控点周边重点工地清单,强化大气环境质量管控;抓好工程创优管理,136个工程获得结构优质奖。2024年受监工程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2)承担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管及相关执法的事务性工作。2024年,总站共有在监建设项目287个,其中房建项目122个;市政项目99个,轨道交通项目66个。(3)承担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构配件监管的相关事务性工作。全年共对252个单位工程进行了结构实体质量的检查检测,并做好实体检测结果异常后续跟踪工作。(4)承担建设工程防雷检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全年共受理市本级监管项目防雷装置竣工验收防雷装置检测申请73份,累计完成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总建筑面积为222.54万平方米。开展专项检查2次,计检查20家检测机构和20家联动工地。(5)承担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监管相关事务性工作。有序开展我市检测机构参数能力实地核查工作,全年共收到141个场所资质申请,核查57个检测场所资质,并反馈相关问题。(6)抓好培训与数字赋能。一是牵头抓好监督员培训交流:组织全市监督机构开展《浙江省工程监督工作规范》等8次针对性集中业务培训,面向全市监督机构人员的浙里建系统以及人员数字化系统应用培训3次,有效提升监督人员执法水平。二是强化数智赋能,大力推进工程建设数字化监管应用:积极配合省厅迭代完善“浙里建”应用场景,完成“浙里建”质量安全监督模块的开发应用;加强“质安监人员工地履职场景”完善。2.党的建设情况(1)“红建领航”优享赋能。围绕2024年全市保障性住房大量处于竣工验收关键阶段,创新党建引领新载体,实施“红建先锋·住宅质量提升攻坚”行动,通过开展多层面党建联建、构建住宅工程质优共享圈、实施培优扶差促提升活动等举措,推动全市住宅工程质量提升。(2)“示范带动”服务发展。聚焦地铁四期工程安全平稳推进的目标任务,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主动对接服务,及时了解地铁四期项目推进及质量安全管控方面的实际困难,组建“党员先锋队”“攻坚党小组”,打造“项目党建攻坚联合体”,采取“一站一议”互商机制、“一项目一党员”服务机制等,为项目协调解决交通导改、管线迁改等难题20多个。(3)“联建联办”攻坚破难。强化对区、县(市)监督机构的指导帮扶,实施开展“指导攻坚市区共进”服务活动,对桐庐、拱墅、临平等区县监督机构开展“需求响应式”指导服务、集中进驻检查和“点对点”培训等活动,推动全市风险楼盘和“保交楼”项目质量管控和品质提升等重难点问题攻坚。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在编107人,劳务派遣11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25.09万元,用于开展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管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构配件监管相关事务性工作以及建设工程防雷检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保护区日常管理工作。4.取得的主要效益1、社会效益一是进行标准化工作的部署和有力推动,在发布《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2023版)》的基础上,完成了住宅质量标准化和地铁质量标准化图册的报批稿,组织对相关单位进行培训、座谈交流,严格推动标准化工作落地;二是助力数字底座扎实创新融合。积极配合省厅迭代完善“浙里建”应用场景,完成“浙里建”质量安全监督模块的开发应用。同时统筹推进“起重机械设备云平台”等应用场景的开发工作,研究和推动新形势下扬尘噪声控制、混凝土质量管控等具体的创新工具、方法,把问题解决与创新理念相融合,助力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稳步向好。2、经济效益无。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市区协同一体化管理成效不足,穿透力不足,工程管理行业改进协同一体工作尚未有效开展;住宅质量管理还不够有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升;监管效能实现项目质量安全行稳致远能力有待加强;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的成效还不够明显。 |
四、下一步打算 | 2025年总站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建设厅和市建委决策部署,锚定监督事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一)统筹全域,强化行业管理。一是强化协同联动机制。一是强化市总站牵头抓总功能,加强与各区县监督机构的沟通联动和巡查指导。二是抓好检测行业管理。强化防雷检测和涉及结构安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质量管理。(二)突出重点,加强工程管理。一是突出重点企业,突出重点项目,严格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制,有效落实项目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二是突出重点问题。协助区县监督机构针对重点项目,采取专业帮扶等方式,形成预防性指导意见,提前化解信访矛盾。(三)帮管并重,保障地铁建设。一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持续落实防水治理、质量等标准化图册要求,切实提升地铁工程质量施工标准化水平。二是实行样板引路制度,以样板工程为标准,引领后续同类工程按标准化施工。(四)强化应用,丰富管理手段。结合“浙里建”系统建设应用,落实重点项目动态管理,强化专项管理。同时,探索研究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渣土管理、扬尘监测、检测方面的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五)深化融合,提升党建质效。在深化党建品牌的基础上,切实把提升住宅工程质量、保障工地环境品质、强化安全管控等城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建立健全融合机制,确保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协同推进。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2月6日办理了开办资金变更,开办资金由77.09万元变更为98.77万元。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受奖惩情况:轨道信号科荣获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浙江省工人先锋号。总师科获得2022-2023年度浙江省青年文明号。2、2023年共到社会投诉522起,反馈率100%,满意率98.3%。3、2023年度无诉讼情况。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