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市应急宣教和保障中心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市应急宣教和保障中心法定代表人翁如彬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东新路重机巷58号
开办资金(万元)131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182.92期末数(万元)208.28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全市应急管理宣传培训考核和保障工作。承担全市应急管理领域宣传教育活动承办应急管理系统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承担市应急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779272009R举办单位杭州市应急管理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各项工作任务按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我单位严格按照本单位章程规定,认真履行各项职责与义务,积极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确保单位运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为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业务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工作职责开展情况(1)承担全市应急管理领域宣传教育活动。实行五级联动,全市“一盘棋”推进。抓实系统性。全面统筹各地各部门,立足杭州实际,将《杭州市自救逃生应知应会宣传实施方案》和《“安全益”全民安全素养提升活动》有机结合,明确职责分工,设立开发科普宣传产品、普及安全科普知识、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打牢群防群治基础、强化公众安全意识五大工作目标,明确“6+N”联动,精准实施“开学第一课、开工第一学、交房第一步、注册第一帮、放映第一播、会前第一屏”。抓实全面性。市县乡村企五级联动,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全民共防,形成“一盘棋”工作合力,稳步推进树立“人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印发《关于集中开展逃生自救科普宣传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逃生自救应知应会宣传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深入推进各地各部门开展务实有效的入户宣传,形成“人人能自救、个个会逃生”的浓厚氛围。抓实整体性。市级每季度结合重点工作、重要时段定期发布宣传提示单,统一宣传重点、宣传口径,统一制作分发宣传物料,全年共制作发放应知应会科普视频20余部、安全提示卡13.4万份、防汛重点区域应急一卡通2万份。完成首份综合性全民安全素养问卷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8000份,形成我市全民安全素养现状报告,指导下步工作靶向发力。聚焦重点,突出“场景化”宣传。场景化开发宣传产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引导各地各部门认领各自擅长领域,打造具有地方标签的应急科普内容,共创作近百部应急科普作品,涵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事故警示教育、防灾减灾等30余种场景。10月,全市首届应急科普作品大赛圆满落幕,300余部作品参赛,评选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6个。创新“应急+”融合宣传场景。创新应急文化宣传方式,推动跨界融合的“应急+音乐”“应急+动漫”,巧妙融入应急文化元素,在音乐节、国际动漫节上开展应急安全科普宣传,憨态可掬、造型各异的“杭小应”吸引乐迷纷纷拍照打卡,“唱响‘安全’最强音”“我不挤你,你别推我”“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等有趣的宣传标语频频引人驻足观看,吸引众多乐迷、漫迷参与微博话题打卡互动、安全标识连连看、安全理念共倡导等活动,受到市民一致好评。在微博端开设“杭小应安全科普”话题,参与超千万次。精心策划场景式活动。全面部署应急科普活动走进高速服务区、网红公社、体育场、商业综合体以及居民小区等场景,通过网络直播、现场体验互动等多种方式,实现逃生自救活动从组织参加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使应急科普更接地气更有效果。据统计,全省首次“安全宣传咨询日”进高速服务区活动吸引群众互动体验1000余次;逃生自救进商场、进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吸引超5万人次参与直播互动。贯通渠道,强化“矩阵式”传播。构建由主流媒体、各级政务发布平台、活动参与者组成的立体式传播矩阵,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渠道、全方位宣传。主流媒体扩大影响,全年在各类报刊杂志电视媒体上刊发全市应急系统各项工作报道2419篇,其中国家级618篇,省级1080篇,全方位展示应急管理工作成效,年度全省新闻宣传排名位列第一。“中国蓝新闻”“Z视介”“潮新闻”“浙江应急科普宣传”以及自媒体平台共同发力,对“开工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安全生产月进商场”等活动进行直播,中国新闻社、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新闻媒体现场采访报道、持续跟踪,尤其是在西湖区学军小学云栖小区组织的“校园安全一堂课”活动,被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浙江频道、中国教育在线和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浙江之声等13家省级以上媒体报道,其中新华社浙江频道报道阅读量达28.5万。社会渠道营造氛围,公交地铁户外电视常年滚动播出应急安全小课堂,利用全市355块户外大屏和1.5万部商业楼宇、居民小区电梯轿厢屏幕,滚动播放应急安全科普短视频,积极打造“云上课堂”。推动应急救援逃生演示片投放到村社公共空间,目前已经覆盖到1826个社区;推动村社宣传栏、科普角、文明驿站等5860个应急科普阵地。各方合力齐头并进,积极推动开展省、市、区的“开学第一课”“开工第一学”大型活动;推动“交房第一步”“放映第一播”“注册第一帮”“会前第一屏”。此外,还与市妇联联合,录制家庭安全专题讲座,制作《家庭安全指南》,进家庭宣传安全注意事项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提醒;与市妇女活动中心联合,开展“儿童友好安全守护”系列活动,组织线下儿童体验活动,并启动“小小安全宣传员”招募工作。通过一项项活动、一场场宣传,合力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人人能自救、个个会逃生”的良好氛围。突出创新,形成“本地化”特色。打造一个品牌。打造“安全365”宣传品牌,推出“365天天天安全”口号,设计“杭小应”“安全365”融合标识,拍摄制作“安全365”理念宣传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形成多元化的传播渠道网络,目前已经在各地媒体创设16个“安全365”专栏,发布各类应急安全和逃生自救应知应会,实现县级全覆盖。推动应急形象广泛融入体验馆、爱心驿站、党群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避灾安置场所等3760个。用活一批体验场馆。引导推动应急(安全)体验馆规范化及应用,吸引市民参与体验;引导体验馆参加各类省市评选活动,获评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直机关主题党日教育基地、首批省平安文化打卡点、省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提升体验馆品牌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影响力。全年全市150家体验馆共40余万人次参与体验。建强一支宣讲队伍。组织全市应急科普宣讲大赛选拔成立首支应急科普讲解员队伍,两人获“全国应急科普优秀宣讲员”称号,一人获评“长三角应急科普大使”称号。邀请名主播、劳模工匠、基层先进代表拍摄《大家说安全》公益宣传片,以“名人效应”带动全社会关注安全。(2)承办应急管理系统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国考系统试用“抢”第一。省“三项岗位人员”考试首次使用国考系统在杭州试运行成功,得到省厅表扬。全年组织全市“三项岗位”人员考试283场,共34514人,发证28862人,合格率83%,其中特种作业人员参加考核31207人,发证26428人,合格率84%;高危行业参加考核人数3307人,发证2434人,合格率73%;另有一般生产经营安全管理发证人数18491人。规范监管“提”质量。开展培训考试机构专项整治检查,视频巡考共152场次,发现问题10条,现场全覆盖检查培训机构31家,发现整改问题85条。起草规范性文件《杭州市安全生产考试点和考务人员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对监考人员、考评人员、考试系统管理员的规范管理。统一制作精品课件,集中优秀师资团队制作电工、焊工、高处作业安全培训精品课件5部,并发放至各培新机构作为基础课件,整体提升全市安全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培训创新“创”智管。进一步优化监管平台,指导培训机构持续推进“AI智能+实物”实际操作考试模式,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智慧教室”的电子档案系统等。民匠有约“强”推广。制定“一揽子”推广计划加强推广劳务平台,通过公司、区县层、市级层面制定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和时间进度等工作内容,抓好全面推广。通过制作专题节目、推广短视频、微信图文信息等形式扩大宣传,安全生产月期间,安排参加8场线下推广活动,在应急管理报、安全生产杂志、中国网等多家国家级主流媒体进行报道宣传提高平台知名度。(3)承担市应急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做好预警准备。台风预警后,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发布联动机制,提前审核视频、图片等素材,避免因节假日审核人员不在岗而导致宣传渠道不畅的情况发生。做好媒体对接。做好发媒体防汛快报整理以及指挥部影像记录,每日整理3期简报,做好指挥大厅会商调度拍照。同时,做好新闻媒体采访的对接工作。对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搜集提供相关素材、联系采访点位,全方位报道我市防台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社会面应急科普宣传。广泛应用杭州电视台、杭州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全线路地铁公交、电梯、居民业主群等多维渠道,投放了17部防台应急科普宣传视频、图片;发送安全防范提醒短信160余万条,通过各类媒体、全媒体平台、农村应急广播平台等途径滚动发布“非必要不外出”提醒,联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小强说视频号、杭州电视台AI主持人发布防台风安全提醒,宣传防台风应知应会科普,相关话题收获3000余万阅读量,有效扩大台风防御自救逃生应知应会科普宣传面。“杭州应急管理”微博设置“杭小应台风快讯”等话题,参与人数达40余万。做好后勤保障。做好一日四餐及值班人员休息室保障,尽最大努力为入驻指挥部人员提供妥善服务。2.党的建设情况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组织学习贯彻主题教育,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责任、抓好落实,从源头上预防问题的出现,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深入发展。(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核定事业编制15人,实际在编11人;劳务派遣人员4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财政拨款712.94万元,采购支出9.84万元,报废资产0万元。(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作发放20余部应知应会科普视频,发放13.4万份安全提示卡,发放防汛重点区域应急一卡通2万份。举办全市首届应急科普作品大赛,参赛作品300余部。创新“应急+”融合宣传场景,在音乐节、国际动漫节上开展应急安全科普宣传;在微博端开设“杭小应安全科普”话题,参与超千万次。策划场景式活动,现逃生自救活动从组织参加到主动参与的转变,逃生自救进商场、进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吸引超5万人次参与直播互动。在各类报刊杂志电视媒体上刊发报道2419篇,其中国家级618篇,省级1080篇,年度全省应急系统新闻宣传排名第一。承办省“开工第一课”“校园安全一堂课”活动,其中“校园安全一堂课”被13家省级以上媒体报道,新华社浙江频道报道阅读量达28.5万。在公交地铁户外电视常年滚动播出应急安全小课堂,利用全市355块户外大屏和1.5万部电梯轿厢滚动播放应急安全科普短视频。推动应急救援逃生演示片投放到1826个村社公共空间。推动村社宣传栏、科普角、文明驿站等应急科普阵地5860个。在各地媒体创设“安全365”专栏16个。推动应急形象广泛融入体验馆、爱心驿站、党群活动中心等3760个公共场所。全年体验馆参与体验40余万人次。组织全市“三项岗位”人员考试283场,共34514人,发证28862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不足,逃生自救应知应会的宣传触达率、内容针对性、领域覆盖面与公众需求仍有差距。
四、下一步打算(一)聚焦“安全365”品牌升级1.统一化、系列化“安全365”品牌标识,加强品牌形象的识别度。开发一系列以“安全365”为主题的教育内容,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兴趣。结合线上线下活动,依托主题宣传日开展活动,提升品牌曝光度。2.对《安全365》栏目进行升级改版,开展专家访谈,拓展栏目内容深度与广度。3.打造“安全365”科普队伍,选拔人才打造科普团队,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二)创作更易被传播的应急宣传产品1.每周发布“杭小应安全时空之旅”系列科普短视频,采用AI技术提高应急科普的吸引力。2.利用AI技术构建综合性安全宣教平台,开展直播课程,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三)贯通更全覆盖面的应急宣传渠道1.继续开展“应急+”融合宣传模式,探索“应急+传统文化”新模式。2.发挥基层工作者应急宣传作用,将应急宣传融入社区工作者日常工作,推动应知应会宣传走进千家万户。(四)打造更具生命力的应急宣传模式1.推出定向运动式体验馆打卡新模式,引导更多居民参与体验打卡。2.尝试建立安全共同体试点,与各参与方合作开展线下活动,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五)探索编制逃生自救应知应会科普杭州标准紧紧围绕受众特点,结合重点工作、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分类制定不同场景下的逃生自救应知应会科普标准,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应知应会推荐性标准。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