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严向军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体育场路231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602.6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3613133.62 | 期末数(万元) | 3613970.9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日常管理及安全运行管理。参与编制市政设施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规范、专项计划承担市政建设项目建管衔接、市政设施改善和市政行业科技创新、智慧化推进工作承担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事务性工作承担市政设施相关许可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事务性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740504028T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杭州市城市管理局、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市市政中心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与驻局纪检组的有力监督下,秉持“匠心市政”精神,围绕“制度巩固”“管理精细”“智慧提升”三大主题深耕细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面有效保障了市政设施的安全、高效、有序运行。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这一年,我们秉承务实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深耕市政管理主责主业,圆满完成8项省厅度目标、6项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8项年度综合考核、10项局重点工作、14项中心重点任务等46项既定目标。12个道桥隧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完工,2913公里道路完成地下隐患检测,16.8万平方米人行道“水老鼠”问题得到治理,30条舒心通学路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荣获杭州市儿童友好最佳实践五星级案例,37座桥梁得到了“桥头跳车”整治,10处桥梁称重系统建设完成,204座桥隧设施完成结构和常规定期检测,实现了道路平整、桥梁安全、隧道畅通的目标。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聚焦党建引领,着力提升队伍战斗力。1.全面落实责任。坚决扛起中心党总支在中央环保督察、审计、市委巡查问题整改中的主体责任和政治责任,把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中心党总支重要议事议程,成立专项整改小组,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推动了整改工作落实,做到了求真务实,确保了问题真改实改。制定中心2024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2.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联建聚合力、以共建促发展,推动党建联建共建多元优质。以中央环保督查、城市安全领域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绩效情况专项审计、市委巡察为重点领域,开展市政合成作战单元作风建设提升月活动,扎实组织“四个聚焦八项活动”,特别是“查短板、找差距”大讨论、“我为中心献一计”活动,做到“整风、立规、育人、促事”,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履职尽责能力和服务发展水平。同时,开展“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担当作为”为主题的市政合成作战单位联合党建暨12月份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王柳讲授《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专题党课,阐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要论述的重要意义,深刻揭示背后的国内外重大安全事故警示教训,全面阐释总体风险态势特征,系统提出工作举措。3.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深刻把握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方向,注重党员干部优势发掘与潜能激发。党总支其他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加强中心干部队伍梯队建设专题研究,全面系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讨论,重点开展95后年轻干部储备研讨,更新人才后备库,加大年轻干部比例,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一位中心领导联系指导一名95后年轻干部。建立青年科技小组力量,鼓励干部创新探索、施展才华,召开青年职工座谈会,加强关心和培养,每月安排青年职工下沉一线,看现场、找问题、破难题,全年下沉一线30多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72个。(二)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审计、市委巡查和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创建,确保整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1.深化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进行研判和交办,中心领导亲自抓,多次踏勘现场,落实落细整改措施,积极与生态环保、交警、属地等多部门科学论证,讨论研究合理合法安装隔音屏措施的可行性,按时完成德胜快速路、上塘高架、留石高架、留祥路噪音问题4件中央环保督察主办件和7件协办件办理,将留祥路和上塘高架噪音问题2件中央环保督察主办件列入2024年市政设施改善项目中,并于2024年9月底完成整改,12月完成销项;将德胜快速路和留石高架噪音问题2件中央环保督察主办件列入2025年市政设施改善项目中,计划2025年12月底完成整改,不折不扣推动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落地。举一反三,梳理分析今年以来信访投诉件,查漏补缺增补高架隔音屏缺口。今年累计增设隔音屏3130米,主城区156.6公里高架快速路已安装隔音屏177公里,高架噪音治理取得实效。2.深化审计及市委巡察问题整改。一是制定整改计划并落实整改。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措施,紧盯整改进度,审计2项立查立改问题已整改;8项分阶段整改中已整改销号3项,其余将于明年完成整改;2项持续整改将长期坚持。招标问题和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均已整改完成。二是优化智慧市政平台。针对审计和市委巡察暴露出来的问题,重点对智慧市政平台进行优化。提升大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城市道桥隧“浙里城市生命线”专项场景集成应用,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通过简化流程、理清功能定位、精简模块及优化数据分析应用,对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增设感知设备。根据丁狄刚副市长“优先在特大型桥梁、特殊桥梁的重点部位进行安装”批示精神,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研究、积极部署,在“存量市管桥梁建设物联感知设备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明确有必要安装感知设备的桥梁类型,并统筹推进,完成复兴大桥、九堡大桥等5座桥梁277个物联感知设备改造提升。补强应用场景。深化“平路整治一件事”场景建设,优化坦途指数模块、智慧巡检模块、养护统计模块,实现单个辖区范围内道路维度的健康状态地图呈现;试点开展跨钱塘江大桥非机动车道行人驻留喊话应用场景建设,极大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水平。三是规范制度,出台《杭州市大型桥隧设施改善项目管理规定》《杭州市市政设施运行维护项目履约管理规定》等九大制度,明确改善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及送审等工作要求。修订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市管桥隧设施日常养护管理,提升养护质量,保障使用功能。四是健全机制。按照“市级抓大、区级管小、市区联动”工作原则,启动市管桥隧设施上移下放,梳理市管中小桥隧设施下放清单,理清桥隧设施界定规则,核准设施量,起草《杭州市大型桥隧设施管理机制优化调整工作方案》,完成大型桥隧设施养护标段“四纵五横”优化调整和招标,以快速路为主线,加强养护基地和应急点布设,采取人员、设备锁定等措施解决审计和市委巡察发现的问题。3.深化新一轮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创建。巩固亚(残)运会保障成果,深入开展“礼让盲道”、“人行道净化”、舒心通学路打造等活动,匠心呵护既有无障碍环境。一是开展“礼让盲道”标识施划。对157条既有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进行“回头看”,强化巡查整改,确保巩固无障碍改造成效。同时推广“两个礼让”文明有礼行动,累计增加“礼让盲道”标识3675处。二是开展人行道净化。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加强人行道设施日常巡查、管理养护和提升改善,及时排查和消除设施破损、松动、坑洼、井盖不平等安全隐患,完成风景街、江波街等14条人行道净化,累计维修人行道面积9千余平方米,整治人行道“水老鼠”16.8万平方米。三是开展舒心通学路打造。坚持问需于民,属地市政部门强化与属地妇联、交警、街道、学校等部门充分沟通、听取意见,制定“一校一方案”,累计打造30条“舒心通学路”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荣获杭州市儿童友好最佳实践五星级案例。四是开展公交站台无障碍改造。为妥善解决公交站“绊脚石”问题,多次联合市建委、市交通局、市残联等部门,并邀请媒体、专家、残疾人代表、老年人代表等开展多轮讨论,选取改造,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排查问题、规范做法,形成标准图集,对具备改造条件的剩余44个公交站台进行改造。同时综合协调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无障碍环境改造59处。(三)聚焦“两重两新”战略部署,筑牢市政设施根基。1.加大市政设施全方位“体检”。为确保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的运行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一是开展专项检测。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设施进行全方位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置病害和安全隐患。检测结果显示,2024年道桥隧设施运行情况良好。道路方面,今年来累计完成地下空洞检测2913公里,超前超额完成750公里年度目标,基本实现主干路“一年一检”全覆盖。通过检测,发现空洞53处、脱空445处、疏松790处,空洞、脱空完成即查即改,疏松问题纳入长效观测。同时组织对230公里市属区管道路开展结构定期检测。桥梁方面,完成结构检测44座、常规定期检测139座(段)、下部结构专项检测1568座,发现问题6023个,已整改4930个,整改率为82%。隧道方面,完成结构检测21座,消防检测36座,高压配电检测39座,发现问题4212个,整改3818个,整改率91%。二是开展日常检查,加强道桥隧一日一巡,通过市级考核检查、区级项目检查、养护企业自查、监理单位督查四级检查,累计向城区、养护企业、管线单位等发送各类交办单、联系单、抄告单120余份,确保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开展专项治理。开展“战高温斗酷暑奋战30天”专项整治,累计发现问题15351处,整改问题13080处,即查即改整改率85.2%,剩余问题已纳入长效管理和设施改善计划,“高温病害”得到有效治理。四是开展设施普查。根据省财政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市政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实施细则的通知》和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市政基础设施重置成本参考标准的通知》要求,在设施测绘和完善设施移交程序基础上,做好286座市管桥隧基础设施入账资料收集工作。2.推进市政设施补短板。围绕国家、省、市关于“两重两新”重大战略部署,结合中心前期市政设施全方位“体检”结果,在深入调研现有市政设施短板的基础上,精心谋划,秉承“安全、有序、绿色、低碳、为民”原则,共计开展实施道桥隧设施提升改善工程17个。其中,完成道路加固6条,选用新材料,提升工程成效。实施中河上塘高架隔音屏更新1.5公里。实施西湖隧道机电系统整体更新,新增防撞系统和巡视系统,建构健康监测系统等机电设备。实施隧道(含下穿道)监控设施更新改造。通过设施补短板,道桥隧设施安全韧性能力稳步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更为优质。并指导城区完成10座桥梁称重系统建设,37座桥梁“桥头跳车”整治,8座D级桥梁销号,96座桥梁导助航标志修复。(四)聚焦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市政设施品质。1.持续巩固亚运保障成果提升设施品质。一是城市道路良“城”美“井”取得实效。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工法”措施,全面整治更新全市61条重点道路问题雨水井盖,整治提升1876个井盖,美化井盖79个。二是创新城市道路“三色管理”智慧巡检体系。制订道路修补技术标准、智慧巡检技术指引、面层健康状况“三色管理”评价指南,实行城市道路智慧巡检“三色管理”,累计闭环处置问题55369个,闭环处置率91.91%。三是充分利用好桥下空间。出台市标《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与管理规范》,研究之江大桥桥下空间概念策划与空间规划,更好服务周边百姓。四是打造“匠心市政”桥隧设施养护样板工程。在江东大桥试点实施耐高温、抗车辙性能较好的环氧沥青5550平方米,改善了行车舒适性。在紫之隧道、博奥隧道、西湖隧道等6座设施试点“后亚运”精细化养护,并形成精细化养护手册推广。五是规范标识标牌增设。完成香积寺路隧道、钱江路隧道等2座设施逃生辅助标识增设,以及武林东、西人行地道等2座设施国际化标识改造,进一步规范了标识标牌设置。六是提升隧道照明通风功能。完成紫之隧道照明灯具提升改造,以及梅灵隧道等6座隧道风机及配套供配电系统、控制系统改造,进一步提高隧道通行能力。2.夯实“两防两抗”增强保障能力。一是加强机制完善。在《城市道路桥梁除雪作业技术规程》基础上,制定《城市道路防冻除雪工作指南(试行版)》,完善落实隧道设施防汛应急“一点一方案”。二是加强设施维护。加强城市下穿隧道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统一防汛应急设备配置、积水警戒线增设,共完成272条积水警戒线重新漆画并增加“积水警戒”字体,170座泵池清淤,边窨井、边沟清淤59.24万余米,共计清淤1304吨,设置有限空间提示提醒牌102块。三是加强排水设施提升。完成富春路隧道、艮山西路下穿等共15座设施水泵及控制柜更新,共计更新水泵25台、更新水泵控制柜16台,进一步提升了防汛能力。四是加强应急演练。加强与交警部门、城区沟通联系,信息共享、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做好城市下穿隧道的内涝处置,在钱江路隧道等设施开展防汛应急演练17次。五是加班值班值守,积极应对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和第13号台风“贝碧嘉”等防御保障,全年累计“两防两抗”应急响应27次,全方位筑牢“两防两抗”的坚实壁垒。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能力建设与市民百姓高质量需求有差距。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数字赋能工作虽然取得了大的突破,但依然存在数据积累不够、数据分析不深,数据利用水平不高,依靠数据科学决策管理的方法不多,科技武装的手段不够等问题。百姓关于高架噪音、人行天桥地道电梯运行、车辆损失赔偿等的信访投诉居高不下。(二)设施运行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有差距。2024年我们虽然在精细化管理上下了大功夫,但传统管理、养护、作业模式与市政行业精细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极端气候仍呈常态化趋势,“两防两抗”保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部分超龄化桥隧设施超设计使用,其中桥龄超过30年的桥梁有15座,超过50年的有3座,存在隐蔽构件无法检查养护、承载能力退化等问题。隧道面临消防、火灾、漏水等风险。地下空洞塌陷隐患形势依然严峻。 |
四、下一步打算 | 2025年,市政中心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第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市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聚焦国家关于“两重”“两新”重大决策部署、局党组“有困难找城管”重要工作部署以及市政条线十五五规划布局,坚持党建引领,奏响市政发展新强音在巩固2024年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持续在“匠心市政”“精细、制度、智慧”上再发力,坚持制度重塑、坚持精细管理、坚持科技创新,激发市政发展新活力,驱动市政发展新引擎,促进市政行业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2月06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2024年05月30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杭州亚(残)运会城市建设、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最美集体”称号;荣获“杭州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称号;中心《数字赋能道桥隧安全在线管理,护航市政设施高质量发展》入选2024年度第一批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改革经典案例名单;中心庆春隧道沥青路面改善(超薄罩层沥青路面修复)项目获评国际市政工程协会(英文简称“IFME”)颁发的2024年国际市政工程协会(中国奖)试点项目;中心城市道路更新绿色低碳材料、装备与智能化技术研发及应用荣获2024年度浙江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心路面功能长效耐久维养技术与应用研究获评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