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心法定代表人梁旭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河中路275号
开办资金(万元)756.19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2063663.91期末数(万元)1991444.71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政策制度研究工作,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工作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城镇给排水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电网建设等日常管理工作承担城市更新推进事务性工作承担河道学研究、河道陈列馆日常管理工作承担市建委所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670643224Y举办单位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我单位在市建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1.严格执行章程规定,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坚持公益属性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标准化,推动杭州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2.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按照参与决策、推动发展、监督保障的要求,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按党建工作目标任务推进支部工作。3.严格实行主任办公会决策范围、程序对选人用人、评先推优、年度考核、内部管理制度等14余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全年召开主任办公会11次。落实职工大会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全年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共3次,听取并审议工作报告、对领导班子进行民主评议,推选优秀职工代表。(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1、业务开展情况:(1)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政策制度研究工作,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拟制实施大城北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完成《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条例(修订)》、《杭州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因地制宜推广集约型干支混合综合管廊建设”案例入选2024年度第一批全省城乡建设系统改革典型案例名单。编制新一轮断头路四年行动计划(2024-2027)。(2)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建设工作。完成市、区县市70余公里城市道路新(改)建;建成18条联网路、6公里城市智慧道路;新建3座过街天桥和10个公交停靠站。文一路提升改造工程提前开通;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实重大进展;珊瑚沙大桥实现全面恢复双向通车;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109个海绵项目全部按期完成;全年建设河道综保项目24个;新建雨水管网48.63公里。编制《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计划》,推进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推进电网设施建设,明确118个电网项目;推进大城北规划建设,五大重点片区逐渐成型成势,全年实施212个项目。(3)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城镇给排水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电网建设等日常管理工作。每月通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劳动竞赛活动,对项目建设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廉政建设等进行检查,完善现场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建设管理工作例会,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4)承担杭州河道学研究、杭州市城区河道陈列馆日常管理相关工作。完成河道系列丛书《杭州运河(河道)文献集成(第三批)》《诗词卷》、《报刊卷》出版;拓展陈列馆作用发挥,全年累计接待青少年假日小队和社会实践活动20场次,接待参观人数5000余人次。(5)承担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一是做好杭州市主要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管网等建设项目的资金拨付、会计核算以及财务决算等工作,;二是面向委直属事业单位,做好日常核算工作,常态化对口核算,研究、分析、解决对口单位存在问题,共同提高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2、党的建设(1)强化党建引领。面对省“千项万亿”项目建设、海绵城市国家级验收和大城北区域推进等重点难点项目,进一步构建“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开展党员干部破难题活动,领衔破解基层关切问题,确保中心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业务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岗位锻炼,选派青年干部到专业部门、工程一线锻炼,提高干部职工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开展年轻干部“三走进三服务”结对帮扶帮带活动,更好的发挥年轻干部在业务工作推进中的作用。(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实有在编职工101名。(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投入在建工程资金12.91亿元,用于路网统筹建设、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海绵城市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电网设施等建设。(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增强市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推进省“千项万亿”城市道路项目建设,完成70余公里城市道路新(改)建;建成18条联网路、6公里城市智慧道路;新建3座过街天桥和10个公交停靠站。文一路提升改造工程提前开通;珊瑚沙大桥实现全面恢复双向通车。18个海绵项目获评2023年省级示范性工程;全年建设河道综保项目24个,新建雨水管网48.63公里。推进大城北地区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大运河杭钢公园一期、良渚新城玉湖公园等标志性项目建成开放,大城北核心区人气逐步聚集。加快完善大城北地区骨架路网,临半路等15公里道路建成通车。全力补齐优质公共服务短板,新增中小学校学位19000余个,医院床位1100余个,保障性住房及安置房4100余套。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经济效益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2.91亿元,路网建设、河道综合整治、城镇污水设施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均按计划完成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经济建设环境,助力杭州城市经济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增强工作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推进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打算1、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杭州市城市道路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谋划新一轮快速路网、跨区道路、民生项目和断头路等重点项目储备及开工建设,推进建设顺利开展。2、落实城市更新统筹推进任务。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前谋划“十五五”期间重大项目和新一轮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提升城市更新数智化管理平台,打造管理应用平台。3、推进河道整治、海绵城市建设。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建成更多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加强海绵城市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的建设管控,健全竣工验收等管控制度,分层级抓好项目质量。4、推进大城北核心区建设。完成大运河东西两岸沿线风貌整治提升,贯通沿岸绿道系统,建成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标志性文化项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城北段基本成型。5、打造地下空间开发新品质。推进地下空间重点项目和地铁站点与周边公共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推进地下管廊建设,提高管廊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管线入廊和首期入廊费的收取;推动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条例(修订)高质量出台。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5月13日,按规定办理了法人注册资金变更手续;2024年5月15日,按规定办理了法人证书到期换证手续。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2024年,我中心荣获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先进集体等20余项省市荣誉。2024年诉讼案件共10件;办理情况为:支持原告诉讼请求1件;驳回再审1件,原告撤诉2件,目前案件办理中6件。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