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土地房屋征收中心(杭州市国土整治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温华特 |
住所 | 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 |
开办资金(万元) | 86.7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2998 | 期末数(万元) | 83.27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集体土地征收、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管理市区村级留用地指标管理全市耕地保护、全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相关事务性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4701089059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4年11月8日办理了法人变更登记业务。中心按登记名称开展业务活动,严格按照单位章程落实好各项工作。(二)工作履职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开展情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局重点工作,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土地房屋征收及国土整治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一是“种楼”与“种田”利益分享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取得良好成效。结合国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研究谋划“种楼”与“种田”利益分享机制,获评杭州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十佳案例”。二是农村回迁安置问题整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实现闭环管理。锚定年度目标任务,创新优化工作机制,全力全速推进工作。强化督查,建立“绿黄红”三灯预警机制;组合攻坚,指导各地多种渠道加快回迁安置;强化协调、数字赋能,率先在全国开发上线从土地征收启动到被补偿人回迁安置的“回迁安置闭环管理系统”,实现征收项目全流程“动态监管+预警”,有效遏制新产生5年以上未安置户。三是靠前服务,切实保障重大项目报批。围绕省市重点工作部署和重大项目建设,以高站位全力做好要素保障,积极作为、靠前指导做好征地报批服务,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严格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贯彻落实新政要求,提高方案编制报批的质量和效率;建立重大项目土地征收服务保障机制,开展征收进度跟踪、业务指导、疑难问题协调等服务举措;优化市区留用地指标管理,及时组建留用地工作专班支持研究留用地开发格局优化和指标科学配置。四是强化抓手,全面规范征收工作管理。加强立法工作,制定《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杭州市区房屋征收临时安置费等费用标准(2024-2026年)的通知》,开创性推动国有、集体征收补偿政策的统筹融合。做好监督指导,下发内部操作规范手册,组织专题培训,做好市级督导,提升基层征收队伍依法征收能力;做好日常监管,更新房屋征收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推荐名录,试行房屋拆除工程标准化围护和施工单位评价管理工作。五是增量提质,精细管控土地整治实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质高效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开展补充耕地专项行动,通过督促水稻种植,强化地类协同,加快项目报备;推进“百千万”工程;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等各类督察整改工作;指导各地规范土地整治项目分层实施管理,强化土壤质量管理;做好“田长制”、农用设施改变用途监管和整改复耕地块的现场复核。2.党的建设情况。提高政治站位,坚守政治方向,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强化思想建设。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谈心谈话等相关活动,全年研究分析意识形态工作4次。二是强化组织建设。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领导班子联系支部制度、班子成员沟通机制;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着力打造“征心向党整治先锋”党建品牌,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纵深推进党建联建,深入基层一线疏通业务工作难点堵点,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三是强化作风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研究制定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全面从严治党“一人一单”,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良好格局。四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干部培养,组织干部培训学习,尤其抓好年轻干部培养,组建中心年轻干部成长营,积极构建“带、学、研、赛”立体培育机制,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组织授课5次,外出调研学习1次,举办“圆桌分享会”5次。(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中心事业编制59名,实有在编人员48人;编外用工编制11名,实有人员11人。不存在超编、管理人员超比例情况。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本年度财政拨款支出2593.85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616.47万元,公用经费153.38万元,项目支出824万元。(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全市完成3000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200亩补充林地指标、10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协议签订工作,共计拨付协作资金24.39亿元,有效推动农民转移集聚、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提高耕地保护水平。二是全市完成安置22662户,目标任务完成比例为106.67%,新启动的991个土地征收项目已全部纳入系统监管。三是中心城区成片开发方案涉及51个片区,总面积约1245公顷,获省政府审批通过;中心城区外成片开发方案涉及395个片区,总面积5905公顷,获市政府审批通过。百大项目总计26个,已全部完成批前征收工作。四是开展房屋拆除施工监管,累计监管项目112个,共计检查1484项/次,出动2988人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问题312个,推广安装在线视频监控5个。五是累计完成补充耕地报备33051亩,永久基本农田“小田”变“大田”,累计完成集中连片整治7.09万亩,下达土地整治市级验收复核意见32个批次、345个项目。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国家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重大改革,实行“大占补”和“以补定占”,而具体操作实施路径、补充耕地实施报备要求等,省级相关配套细则仍在研究制订过程中,结合新老政策调整,需进一步加强市级统筹力度和计划管理。二是个别地区在规范实施土地征收程序中对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对工作环节处理不严谨,风险意识不高,增加败诉败复等法律风险隐患。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是强化保障,突出实效,精准服务项目用地需求。建立市以上重点项目计划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双统筹”保障机制;加快成片开发方案编制,以国家、省、市重大项目为重点,落实专人负责,强化督导,做好报批资料预检和靠前指导跟踪,全力保障省市重大项目用地报批。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有效保障项目落地。二是保护资源,加强协作,统筹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实施耕地功能恢复,强化部门协同,提升补充耕地质量。全面统筹,持续深化“种楼”“种田”利益分享机制。三是促进规范,聚焦民生,优化更新政策法规及业务流程。紧扣省、市重大战略部署,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完善政策法规建设,梳理优化业务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继续完善回迁安置闭环管理体制。做好涉诉涉访和信息公开工作,靠前服务保障群众权益,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我单位根据《条例》和实施细则规定,于2024年5月30日办理了到期换证,于2024年11月办理了开办资金变更和法人变更登记。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今年没有涉及诉讼事项;2.今年没有接到社会投诉事项。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