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团校(杭州青年运动史馆) | 法定代表人 | 沈在蓉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567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3977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3682 | 期末数(万元) | 3870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全市团青和志愿者理论研究,培训交流工作。承担全市共青团的教育培训工作、承担志愿者培训工作承担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理论研究开展全市青运史征集及研究承担杭州青运史馆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开展国(境)内外、市内外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4701212100 | 举办单位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杭州市委员会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共青团杭州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依章依规开展各项工作。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杭州市团校(杭州青年运动史馆)章程》是本单位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的基本规范,团校依据章程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按照章程实施管理,严格按照有关内容,履职尽责、依章依规开展相关工作。(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开展情况承担全市共青团的教育培训工作,承担志愿者培训工作;承担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理论研究开展全市青运史馆征集及研究,承担杭州青运史馆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开展国(境)内外、市内外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完成共青团杭州市委交办的其他任务。团校在编人数及领导干部人数均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内配备,并严格按照“三定”规定执行各项工作,履行职责不存在缺位、错位、越位的情况。2.党的建设情况强化政治属性,筑牢思想根基。第一时间深入学,落实“第一议题”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迅速兴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热潮。把握重点专题学,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纪念乔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内容。延伸覆盖协同学,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18次,组织专家讲学10余次、基层宣讲58次,将理论学习覆盖至青年研究会并延伸至分校分馆、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推动共同提高。抓实党纪学习,落实巡察要求。扎实部署推进,举办1期政治意识与政治纪律培训班、2期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参加“青年说清廉”宣讲、外出参观学习、观看警示片,推动党纪学习走深走实。长效深入开展,出台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实施方案,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学校发展全过程。严格保障实效,认真贯彻巡视巡察部署要求,迅速响应巡察反馈意见,明确整改时间节点,全力整改落实。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压实主体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以“一岗双责”筑牢反腐屏障,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清单,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强化严格管理,定期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党建、纪检工作要点,从严抓好廉政建设;健全完善内控体系,形成包含23项制度的制度汇编,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杭州市团校事业编制核定数24人,实有人数18人。编外用工核定数1人,编外用工实有数1人。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截至年底固定资源原值53351765.76元。(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我校全力推动深化“四名工程”建设,提升主责主业,面向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取得较好社会效益。1.聚焦时代化特色化,师资课程有新提升。课程含金量再突破。新开课程7门,首次参加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课程评选并进入终审环节,政治保密类课程首次获评市级精品课。教学模式再优化。建设专业理论师资库和青年廉政师资库,打磨沉浸式、互动式和现场课程,教学更有层次感、更具青年味。互动学习再加强。推动双向交流,2名教师首次受邀赴党校授课、3名教师受邀赴浙大授课,聘请省委党校专家担任教学研究顾问;强化专业学习,组织“708090话青年”等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2.聚焦精准性专业度,学术研究有新突破。青运史研究优势进一步巩固,参加中共中央纪念乔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和青运史上重要人物故居开馆仪式,启动口述史研究,融合更多资源;成为全国青运史专委会副主任单位,承办全国团校青运史工作座谈会,主持“中国青年运动文献史料与历史建构”研讨培训“青运史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专题,并作杭州经验发言。青年现象研究进一步聚焦,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编写出版蓝皮书,完成中国青少年研究会课题并被评定为“优秀”课题;聚焦“两企三新”全力推进调查研究,访谈青年60余人;2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1篇文章发表于《浙江日报》,并有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研究平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推动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成为大中小学的热门申报项目,完成2023年课题结题和2024年课题立项评审工作。3.聚焦品牌化规模化,教育培训出新亮点。培训口碑持续提高,高规格完成重点班次,承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专题研讨班,全年培训好评率达到99.5%。品牌班次视野更远,创新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2024年杭州市“三支队伍”青年人才培育暨“青马工程”培训班并启动跟踪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效。培训体量逐步提升,承办青干班、直属团干部理论读书班、新任职团干部培训班等各层次、各领域培训班206期,培训学员15055人次。4.聚焦知名度影响力,青运史馆上新台阶。展陈体系全面升级,打磨形成科学、全面、系统的展陈大纲,完成升级改造和重新开馆,新增智能设备,同步更新“触摸青运史”网上展馆。阵地平台灵活多维,与中央团史馆签订共建协议,成为2024年度杭州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场教学点、杭州市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等,新增2家分馆,扩大红色资源覆盖面。活动覆盖深度广泛,开展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例警示展巡展157场,覆盖青年46747人次;第二课堂特色活动覆盖青少年3200余人次。全年青运史馆及分馆接待参观团队357个,线上线下参观量4.73万人次。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够突显。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活动的新颖性和吸引力不强,缺乏针对性的举措方案。2.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对标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队伍良性发展的力度不够。3.研究和培训的实效性有待提升。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较少,教育培训覆盖面不够广。 |
四、下一步打算 | 1.持续强化政治属性。全力以赴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常态长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定期举办政治意识和政治纪律培训班;建立制度规范学习机制,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纵深推进团校改革。发挥四名工程任务目标指引作用,持续完善建章立制,坚持加强严格管理。2.持续练好教研内功。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模式,充分体现出“灵动鲜活”的办学特点。加强研究工作。结合青运史重要时间节点、历史事件、人物等开展溯源研究。聚焦新时代新青年加强青年现象研究,掌握好青年动态需求,形成调研成果。3.持续办好政治学校。深入联系青年。发挥好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研究青年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于各领域青年的调查研究。持续办好各级各类培训班。扩大培训覆盖面,出版针对性、实用性团干部培训教材,更好服务团干部业务水平提升。4.持续实现共同发展。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发挥青运史馆的地位作用,带动青运史研究与展陈工作;加强青运史史料征集力度;策划特殊时间节点纪念活动,提升红色阵地参观人数,提高讲解水平。加强合作联动,形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效应。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11月11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