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医疗保障事务受理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陈一刚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西湖大道149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2181.9301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2612.41 | 期末数(万元) | 2529.19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强化意识提高水平,全心全意为参保群众服务。承担医疗保险参续保登记、关系转移接续、备案管理、待遇清算、零星医疗费用、生育保险费用审核支付等事务性工作承担全市医疗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承担全市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78828217X8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医疗保障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医疗保障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服务理念,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稳步提升信息化运维能力和水平。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按照杭州市医疗保障事务受理中心章程落实各项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1.落实章程规定的七项权利和义务;2.强化党的领导,开展党的活动,严格组织程序,按照参与决策、推动发展、监督保障的要求,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3.严格行政管理,落实主任办公会制度,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4.以增强公平普惠、智慧便捷、泛在可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助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5.加强资产管理和使用及人事管理。(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开展情况。(1)承担医疗保险参续保登记、关系转移接续、备案管理、待遇清算等事务性工作。持续推进“全省通办”,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全省通办”,进一步方便省内异地人员就医办事。截至2024年6月底,中心提前完成全年“全省通办”平台镇街接入目标,全市乡镇(街道)接入率达100%。率先实现新生儿“出生即参保”。通过加大数据应用,联动公安、卫健等部门,让新生儿不仅在出生第一时间就实现参保,同时还能享受医疗费用“一站式”报销、个人信息自动变更等服务。实现医保在职转退休“省心联办”。通过系统改造,自2024年7月起,对于满足医保退休条件的参保人,每月1日起,医保系统自动为其办理医保退休;对于不满足相关条件的参保人,通过开发允许在杭医保延缴或一次性补缴模块,并同步提供短信提醒服务,进一步简化了医保退休业务办理流程,确保参保人在退休后能“无缝”享受应有的医保待遇,避免产生待遇空档期,保障了参保人的权益。打造“就诊数据共享→病种智能识别→备案自动触发→待遇实时结算→短信温馨告知”的备案“无感”待遇“有感”的业务办理流程,实现高血压、糖尿病等17种慢特病备案“省心办”,真正做到“办事‘一次不跑’、待遇‘一人不落’”,促进医保公共服务从“人找服务待遇”向“服务待遇找人”转变。(2)承担零星医疗费用、生育保险费用的审核支付等事务性工作。积极探索医疗费用电子票据智能审核流程。制定《零星报销标准化手册》,共编写受理、审核、结算、生育津贴待遇支付等6个章节共24个方面内容,进一步统一了全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零星报销业务审核标准和口径,同时积极开发电子票据院端接口,组织开展功能测试,为下步正式上线做好准备。进一步优化生育津贴业务办理流程,做好城区指导和医院端数据核对工作。(3)承担全市医疗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一是构建数智经办集成平台,革新医保经办流程。进一步完善“医保小智2.0”智能综合服务平台,率先打造医保垂直领域AI大模型,让医保信息获取轻松准确。率先接入省医保12393咨询平台,实现“医保小智”与12393并线运行,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打造数字医保人“依保儿”,推动医保业务从“即问即答”到“即问即办”转变,将传统的线上咨询服务延伸至智能化业务办理,提升了群众医保服务体验。2024年10月,中心代表市局参加了2024年度全国智慧医保大赛决赛,其中“‘智慧+’数字智询体系打造多元服务场景”和“打造医保专业领域大模型智能服务应用解决方案”两个项目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二是绘制“医保地图”,就医购药“省心省力”。集成全市范围内3643个服务网点、4986家医疗机构和4114个零售药店等三类医保服务资源,绘制医保办事信息“一键查询”、就近点位“精准导航”的“医保地图”,自5月份上线以来,已提供查询、导引服务40552人次。开发“智能寻药一键通”应用,为参保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寻药购药导引服务,打造“掌上”服务新模式。三是强化数智赋能,信息查询“轻而易举”。围绕参保人员各类医保查询需求,不断完善各类查询功能和信息主动推送服务。开发“医保票据智能解读”模块,参保人只需扫描票据上二维码、上传发票或结算单,便可获取清晰明了的医保结算解读报告。上线两定机构、医保目录、门诊特病机构、待遇支付进度、参保及缴费信息、备案信息等全方位便捷查询服务。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精准推送短信提醒,如就医后短信告知医保结算信息,个人账户变动时短信提醒账户变动情况,医保业务办结后告知办理结果,城乡居民医保未及时缴费的予以温馨提醒等等,让医保服务更加有感。四是持续做好网络运维,系统安全更有保障。做好全民参保、药品追溯码等工作,做好数据日常监测,推进电子票据区块链2.0测试及电子票据应用等相关工作,调整省智慧医保平台功能,持续优化杭州驾驶舱、服务矩阵和生育津贴“省心办”孩次登记等功能模块。做好专网运维,加强医保网络安全保障,开展常态化网络与数据安全监测,及时化解网络风险,完成局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自查,全年总体工作运行平稳。(4)承担全市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深化“医银合作”2.0建设。建立合作网点准入退出机制,制定全市统一的管理机制、经办服务标准和培训机制,积极开展“丰收驿站”服务试点工作,致力打造全省“医银合作”精品样板,不断丰富“医银合作”的层次和内涵。截至12月底,“医银合作”覆盖杭州13个区、县(市),建成636个“医银合作”网点,所有网点均实现“自助办”“掌上办”“网上办”“视频办”“预约上门办”等5项基础服务功能。稳步开展“医医合作”。在办事人员集中和产业人口集聚的医疗机构重点部署“医医合作”点位,以医保经办机构派专人入驻合作专区和医院提供工作人员负责合作专区相关工作的两种合作模式,促进医保与医院相互融合。(5)完成杭州市医疗保障局交办的其他任务。2.党的建设情况。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淬炼过硬作风本领。(1)强化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中心党纪学习教育计划,指导各支部分别制定计划并有序组织开展学习。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3次党纪教育专题学习,中心理论学习组围绕新修订的《条例》开展学习研讨1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家风教育馆集中参观,开设专题培训班次2场,党纪教育专题党课5次,进一步丰富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效果。(2)加强组织建设,确保责任落到实处。持续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总支书记牵头研究制定《2024年党建工作要点》,明确21项任务目标,细化职责分工、确定完成时限;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议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推动主体责任落实落地。(3)坚持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学习质效。严格执行党总支“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领学督学作用,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年开展中心组学习和“第一议题”学习24次,组织开展专题学习16次,组织4批次理论研学班,邀请理论讲师宣讲8人次,集中收看学习视频2次,全年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20次,推动头雁理论武装持续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更加坚定。(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我单位共有人员111人,其中在编人员59人,企聘人员3人,编外人员49人,结合工作实际,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加强中心内部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效能。(1)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先后修订中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办法、第三方驻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中心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等制度,重新梳理现有内部管理制度24项,逐步增强日常管理规范化水平。坚持医保小智、系统运维、行风检查等专项工作定期通报机制,制定年度内控管理工作计划,常态化对全市医保经办机构开展内控检查。(2)建强干部队伍,激发内生动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局党组的领导下,稳步开展领导班子结构调整,班子结构更加专业优、年轻化;加强科级干部队伍建设,做好4名科级干部试用期间工作指导并按期转正;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做好15名初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同志晋升聘任工作,组织5名新入职员工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完成1名事业编制选调人员选调聘任工作,完成3名新入职事业编制职工试用期考核工作,建立新入职事业编制职工轮岗培训机制,逐步提升整体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3)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锚定中心核心业务和工作职能,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通过邀请外聘讲师和业务骨干授课的方式,深入开展医保政策培训,全年开展全员培训8次,利用全市医保集中办公时机开展区县市业务骨干培训8次,全面提升全市经办服务一体化水平。2024年初,中心组织开展全市医保经办系统技能比武大赛,共有16支代表队参加比赛,营造了全市医保经办系统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2024年1月中心组队代表市局参加全省医保经办系统练兵比武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9月中心组队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医保经办系统练兵比武大赛决赛,荣获了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全年预算执行完成率达96.85%,中央补助资金预算执行率100%。(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年,我市通办业务总量达258.09万笔,跨市通办业务3.92万笔,跨市通办业务总量占全省通办业务总量的70%以上,居全省第一。截至12月底,全市共计2.06万名新生儿实现“出生即参保”,进行院端直接结算的新生儿共计1.58万人次,由系统自动完成信息变更的新生儿达到1.27万人次,极大提升了新手爸妈的服务体验,相关做法被中央电视台、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专题报道。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已实现慢性病、特殊病种无感备案19.25万人次,免备案直接结算172.56万人次。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过去一年,中心通过在医保经办服务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在医保公共服务质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医保系统的运行也更加高效、安全、稳定。然而,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制度的制定还不够完善,制度的执行还不够到位,缺乏较为有效的考核举措。(二)中心的整体人才队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各年龄段干部的配置还不够合理,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还不够充分。(三)医保服务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度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
四、下一步打算 | 2025年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人性化、均等化、可及化、便捷化为目标,以深化创改为动力,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努力推进医保便民惠民服务迭代升级。(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务业务“同频共振”。深化“党建+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党建质量,加强“一支部一品牌”建设,不断夯实组织基础。(二)坚持人民至上,优化医保服务“可感可及”。持续深化医保与第三方合作,积极探索创新更多经办服务模式,不断优化“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三)坚持数智赋能,迭代业务经办“便捷高效”。打造医保小智3.0AI大模型,探索构建医保智能知识库,进一步扩展“即问即办”内涵,充分挖掘医保“一人一档”数据价值,探索构造基于数据中台的“数据侦探”智能体,建立健全公共业务管控体系,有效降低公共服务经办风险。(四)坚持科学规范,打造医保信息“数字高地”。以“需求为先、规范稳本、创新引领、安全高效、智能运维”为目标,构建安全可靠、边界清晰、技术领先、运维便捷的标准化医疗保障专网。(五)坚持齐抓共管,推进内部管理“提能升级”。强化建章立制,加强中心人、财、物制度管理保障。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4月23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1月我中心组队代表市医疗保障局参加全省医保经办系统练兵比武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9月中心组队代表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参加全国医保经办系统练兵比武大赛决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