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市人大事务服务保障中心(杭州市立法研究所、杭州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 | 法定代表人 | 高远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市民中心E座20楼 |
开办资金(万元) | 10.0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6.56 | 期末数(万元) | 6.61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市人大常委会日常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负责市人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承担市人大法规项目审议的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地方立法项目前期调研和立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承担人大制度历史资料的征集展陈工作、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业务指导工作协助开展民情民意收集分析和人民民主理论研究相关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0845868967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全会的改革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持续推进工作方法手段、载体机制迭代更新,团结带领保障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市人大机关提供坚实有力的事务服务保障。保障中心完善制度体系,为了提升工作效能,定期组织召开中心办公会议,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障中心及时抓好相关制度的落实与完善,规范运作。进一步规范在编人员公务用车报销流程,“一件事联办”线上请假完善了审批流程,加强了印章使用的审批、登记制度。拟定了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编外聘用人员管理,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履职效能和服务水平。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迭代升级“杭州数智人大驾驶舱”。驾驶舱全面涵盖了人大核心业务,设计建设了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工作、数字会议、机关智治等多个关键职能板块,系统整合了法治政府监督、生态环境监督、财经综合监督等多元化监督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深入挖掘并分析人大工作各类数据,生成多元化报告与图表,为科学决策提供详实依据。特别是在监督领域,系统构建的数据模型与预警机制,能够敏锐捕捉并预警潜在风险,为人大监督提供了精确、即时的信息援助。二是完成杭州数智人大统一监督平台建设。统筹整合现有监督系统,搭建数据底座、监督组件库、监督应用库、监督预警决策中枢等模块,构建1个统一监督平台驾驶舱+N个监督组件+1个监督基础支撑平台的统一监督模式,建成并上线杭州数智人大统一监督平台。不断提升人大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影响力和可感度,推动了人大监督工作实现从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从时点性监督向全过程监督、从粗放型监督向精准性监督的重大转变。三是加强杭州市人大数字档案馆建设。以数字形态全面存储与管理包括文本、文件、图片、音频、视频在内的多元化档案资源。通过深度数字化加工,充分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查阅需求,实现档案实体的“虚拟化”转型,显著提升档案存储效率与管理便捷度。(二)高质量立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结合立法项目,全力做好立法研究工作。承担了《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条例》等8件法规的调研修改工作,配合做好《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的调研修改和大会立法工作。二是深化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畅通民意渠道。参与制定高质量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指导中心实施方案,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强课题研究,提升理论水平。参与撰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地方立法的杭州实践与思考、以高质量立法引领杭州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地方立法供给研究——以杭州为例等3篇课题报告,认真研究探索地方立法前沿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履行经济监督职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探索经济领域立法新突破。全年共开展3部发展促进类立法初审,深入落实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更多立法资源向促进经济发展倾斜的原则,继续加强经济领域立法,着力打造宜于发展的法治环境。二是持续推动经济工作监督见实效。加强经济形势分析,提高计划规划执行的监督和审议工作精准性和针对性。围绕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工作、难点问题,开展智能物联产业、营商环境试点建设、总部经济发展等专项监督。深化以“联报联审”为主要特色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工作,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压舱石”作用。三是切实为民管好“钱袋子”有作为。以“三个一”模式持续创新开展预算草案“三审制”工作,以协同贯通机制常态化推进审计查出问题和整改跟踪监督工作,以“借、用、管、还”闭环管理为目标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指标评估体系,切实提升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四)精准发力全面打造实践高地。一是推出“一节精品思政课”,组织青少年开展“童”行同心议未来活动等活动和11次领导干部现场教学,策划制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微课堂”系列短视频,并在“杭州人大”抖音号、“杭州人大发布”视频号等平台展播。二是再设一个“总站”,增挂一块“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指导中心”,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代表联络站相融合,推进法规草案进代表联络站征求意见全覆盖。三是引进一个品牌栏目,与杭州电视台深入合作,将中心(总站)设为“我们圆桌会”大视窗外景拍摄地,已录制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系列节目三期。同时,通过视联网与区、县(市)代表连线共同参与节目讨论。四是建立一个合作共享机制,中心(总站)与58家省市单位建立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共同搭建研究交流平台。目前,已有39家共建共享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赴中心(总站)开展活动100场次。今年8月底,赵乐际委员长亲临杭州视察杭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市联络总站),并对总站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五)优质高效服务,充分发挥保障中心职能。保障中心严谨细致做好会务保障工作,确保各项会议的顺利召开;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加强网站宣传工作;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助推乡村全面振兴;配合做好“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日常工作;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交办的公务接待、财务出纳、政府采购等其他服务保障工作。另外,为加强人才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保障中心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建设优秀干部人才队伍,优化队伍结构。2024年,进入公务员队伍1人,转岗1人,新进编外人员1人,职务晋升2人。另外,保障中心还有3名同志荣获荣誉表彰。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保障中心数字化工作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各级领导对于信息化、预算联网、立法工作等方面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另外,保障中心人才“力量不足”,从人才结构上看,专业技术人才不够,从事数字化工作人才较少,日常服务保障工作人员均为劳务派遣人员,人员流动性较强。保障中心需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全市人大数字化改革,高标准建设数字人大,开展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数字化工作。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营造讲学习、爱学习的良好氛围。严格履行党员义务。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做好党员发展以及党员教育等工作。二是持续推进“数智人大”建设,赋能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激发数字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发挥数字化改革赋能作用,提质增效,进一步助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中心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细化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从制度层面进行解决和完善,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扎实做好办文、办会、办事等工作。进一步规范领导批示件办理和管理工作,专人督办文件办理进程;全力做好市人大机关各类会务服务、办公设备网络运维等保障工作;细致周到做好中心人事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及与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为机关运转和政务运行提供强有力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保密要求,确保信息安全。四是改进作风建设,打造一流队伍。健全完善各种绩效考核制度和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以及综合协调能力学习等,努力构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