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法定代表人陆旦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卖鱼桥霞湾巷65号
开办资金(万元)109391经费来源财政补助
年初数(万元)92269.93期末数(万元)90147.04
宗旨和业务范围培养高中学历技术应用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关贸会统职外旅商网络电子电器烹饪文化艺术等专业高中学历教育及相关职业培训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4701040310举办单位杭州市教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校在杭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2024年,学校全面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开展党纪主题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助推学校改革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校党委深思考、务实功、求实效,谋划新时期职业教育新发展。学校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更高平台、更多资源、更新技术助推专业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服务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努力为杭州和浙江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样板。一年来,学校全面深化管理制度和机制改革,以内涵建设为核心,向管理要质量,在高质量升学、世界技能大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师队伍成长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全体中策人在“鸿雁精神”的引领下,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学校章程情况学校依法办学,按照章程开展办学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方向,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主要面向杭州市区招生,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学校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进行民主监督。学校以章程为统领,围绕建设“世界水平、中国特色、浙江一流、杭州情怀”的中职标杆名校的远景目标,积极打造新时代“工匠摇篮”,努力成为杭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2.业务开展情况(1)工作职责开展情况学校严格按照“三定”规定和机构编制批复文件相关规定履行工作职责,设置办公室、教学处、学生处、教科室、总务处、实训处六个中层处室(内设机构),有5个在职党支部,另有工会和团委,现共有99个班级,共4236名学生。学校坚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本位、以质量为核心,实施“名校+名企”的集团办学模式,开展订单培养、中高一体化培养、高考升学、创新创业等人才分类培养工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为行业和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学校开设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西餐烹饪、中西面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环境监测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商务英语、会计和音乐表演14个专业,设置了工程信息部、环境艺术部、现代餐饮服务部、数智酒店部、现代商务部五个专业发展部门。2024年招收36个班级,新生共1641名,其中“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班18个,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中本一体试点”七年制班1个。(2)党的建设情况全面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形成党建引领的良好局面。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拥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18次,切实抓好“主题党日”“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常态化学习。认真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全员专题党课1次,支部专题党课5次,警示教育2次。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专题培训、网络学习、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促进学习走深走实。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持续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工作,不断深化“竹朿”清廉文化品牌建设,入选浙江省廉洁教育精品微课1个,获杭州市创意作品二等奖2项。优化完善师德师风常态化教育、警示、监督、考核4项工作机制,推进师德师风全链条闭合管理机制。3.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学校在编教职工304人,其中专任教师271人,与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的比例为1:14。硕士学历和学位的人数有128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7%,具有中级职称人数为113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1.69%,高级职称教师112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1.32%,专业课教师1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23%。“双师型”教师113人,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为88.28%。从企业行业和高等院校聘请30余名大师和能工巧匠担任编外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1%。兼职教师80%以上具有技师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学校是杭州市教育局下属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2024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达到16031.0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总额为3748.3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35.2万元,省补助资金116万元。设施设备项目经费为1383.76万元,基建维修经费685.03万元。校企合作扶持经费为44.85万元,特级教师工作站经费为16万元,名校集团经费为20万元,学生接送车经费为55.2万元,艺术团建设经费为12万元,外籍教师补助为14万元,浙江青年工匠培养经费为1万元。事业收入20.32万元,用于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学校办学经费充裕,确保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4.取得的效益(1)人才培养。2024年毕业生总人数1163人,其中升学人数1112人,高考成绩再创佳绩,本科上线147人,全省前50名28人,毕业生升学比例为94.9%,毕业去向为“就业”的31人,未就业20人,就业率达98.3%,在直接就业学生中,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100%,直接就业的学生起薪均在4400元,相比2023年度略有下降。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广大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在校学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5.0%以上,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家长对学校综合满意度达到99%以上。2024年共招收1681名新生,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达到50%,全校新生录取平均分在500分以上,进一步彰显了“读职高,选中策”的品牌影响力。全校师生参加杭州市技能大赛荣获20金47银32铜共99块奖牌,奖牌总数再创新高。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酒店服务赛项获得金牌,无人机操控与维护赛项和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赛项分获银牌。在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试点赛上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项目和电气自动化技术项目分别获得省一等奖。(2)育人成效。持续推进思政一体化先行校建设。不断优化“一中心、双课堂、三协同、四课程”的育人体系,创新思政课程改革,积极开发课程思政项目。持续开展“中策青年说·国旗下的诵读”、“感动中策”人物评选、“红色”研学等活动,发挥思想政治主阵地的价值引领作用。学校育人实践《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高技能人才》在《中国共青团》杂志2024年第18期刊出。课题《大思政视域下以党建联建机制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育人模式的研究》获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专项课题。2024年“五四”青年节到来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来到学校看望青年师生,对学校办学和培养青年技能人才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3)教师发展。持续推进教师培养“鸿雁工程”,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年招聘新教师27名,完成高层次人才申报43名,晋升中高级职称12名,新增正高级教师1名,省技术能手1名,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1人。师生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著作权专利2项。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首届杭州市中小学星级学科带头人评定中,荣获五星级4人、四星级5人、三星级10人。环境监测技专业术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通过终期验收,建设成果得到验收专家充分肯定。电气、会计、工业机器人三个专业持续开展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作,制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5个,出版中高职一体化教材12本。科研引领,成果丰硕。在杭州市第七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教师在市级以上论文、成果、案例评比中获奖27项。烹饪和环保2个项目被列为浙江省第七届教学成果申报培育孵化项目。(4)社会服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开办各类培训班90个,完成培训7902人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285人次。圆满完成对临安区职教中心的支教任务;派出5名干部组团式帮扶贵州5所职业学校;与新疆3所职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并承担阿克苏市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团队来校为期一个月的全方位培训。聚集杭帮菜发展和杭城低空经济发展,形成《杭韵儒厨人才创新培养》和《助力杭城低空经济无人机方向专业发展》两个典型成果样板,实现政校行企一体贯通培养,赋能区域经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作为长三角骨干教师跟岗实践基地,接收上海、安徽等省市骨干教师来校跟岗挂职。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和劳动实践教育,辐射中策办学经验,彰显名校担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还需进一步精准把握深入领会。在全面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过程中,对这一制度的理解不够充分,未能充分领悟其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对书记、校长角色的定位、职责的边界认识还不够明确,认识层面存在明显短板。2.数智化建设还需着力推进。在推进智慧校园的一体化建设和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建设中,各部门统筹协调不够,没有站在全校一盘棋的高度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整体推进不快。3.党建引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未能有效发挥“特战队”的作用,带动骨干教师快速成长。青年教师的培养还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更有效的措施。在优化管理标准,强化考核机制,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没有形成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未能找到更好的合作共赢的结合点,企业参与共同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打算1.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精神,不断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党组织与校长、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党委书记与校长在各自领域发挥应有作用,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2.以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中策芯”大数据平台,探索信息技术与学校治理、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3.学校将巩固深化各类学习教育成果,抓思想、抓队伍、抓作风、抓融合、抓品牌,“五位一体”构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深化教师队伍建设。4.学校将进一步发挥杭帮菜产业学院、杭州智能运维职教联盟、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持续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产学研训创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区域产业体系。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9月进行了法人变更,法人由杨琼飞变更为陆旦。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2024年4月,学校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