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杭州市丁桥医院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杭州市丁桥医院法定代表人涂晓
住所   杭州市上城区环丁路1630号
开办资金(万元)16249.80经费来源财政适当补助
年初数(万元)35578.81期末数(万元)16402.55
宗旨和业务范围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和护理保健服务。临床医学医学研究预防保健医学人才培养等相关社会服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311242680M举办单位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医院在市卫健委领导下,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的规章制度,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持续擦亮中医特色品牌,打造“现代化中医院样板”。2.开展的主要工作(1)凝心聚力,不断提升医院影响力。在杭州市卫健委党委的领导下深化改革,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持续深化“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共同形成“市中合力”,统筹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稳中有进,在周边老百姓中赢得良好口碑。在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我院取得全国第五、浙江省第一的历史性佳绩,并连续四年获评最高等级“A+”,位列全国中医医院第一方阵,并获评全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2)夯实学科建设,筑牢学科提档根基。院内资源优先向肾内、中妇、推拿、针灸等重点学科倾斜,两大金字招牌持续擦亮、焕发新能。2024年我院肾病科、妇科、心血管病科、推拿科、针灸科、皮肤科、临床药学共7个专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2024年度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我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妇产科学)、中医护理学、临床中药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免疫病学)、中医脑病学6个学科榜上有名,标志着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完成《杭州市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24版)》,方案涵盖25个专科,111个中医优势病种,融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在专科专病中的传承。(3)加强人才内培外引,发挥中西医融合优势。医院致力于中医药“三名”建设,我院两位专家加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高徒团队,国医大师韦贵康工作室落户我院,成功入选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打造名医工作室团队门诊,先后推出节气门诊、冬病夏治门诊、中医推拿夜门诊和双休日中医特色专科门诊,真正实现了城东北区域老百姓家门口看名医的愿望。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全面深入合作,依托医院各级重点学科专科及名老中医的学术指导作用,积极推进科研创新能力及优秀中医药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在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借助和邵逸夫医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打造中西医医联体协作创新模式的平台,努力建设浙江中西医融合的医学高地。同时,积极做好中医药的传承和发扬,深入推进“六和”人才工程,通过“岐黄”、“六和”人才平台,“外引”“内育”相结合提升青年名中医储备,搭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梯队。(4)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数智医院建设。充分发挥我院中医特色优势,不断升级完善互联网医院,融入高血压慢病管理、5G智能远程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中医健康宣教、大数据AI一体化中药药事管理和中医数字疗法等内容,逐步上线互联网医院医保结算、协定方一键式开单、检验检查线上预约开单、视频问诊、暖心助孕、便捷配药等功能。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烦问题,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5G智能远程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和中医住院健康宣教机器人“安诊儿”功能,全面升级,仅需15秒即可完成全面的四诊辅诊,并在手机微信端可以查看相应结果,该项目作为全国优秀项目通过验收。(5)党建引领,弘扬中医药文化。医院党委进一步优化各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凝练党建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支部一品牌一创新”的党建发展格局。构建多元化文化宣传阵地,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2024年接待接待全国和省内外前来参观考察2000余人次,并成功入选为第三批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职工和市民朋友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所,凝聚中医药文化共识。持续推进520关爱职工日系列传统活动、暑托班等创新式活动,着力增强职工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3.资源投入情况:截止2024年12月底,我院共有正式编制人员591人,劳务派遣人员264人。本年收到财政拨款7000余万元,本年设备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积极推动医疗资源双循环。今年以来,多次组织专家进社区、学校,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67场,定期开展影像读片会,主动下派专家到医养机构进行查房指导,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积极推动中小学“正脊工程”,多次组织专业医疗团队深入丁兰第二小学、丁兰第三小学、采荷一小、朝晖实验小学等学校,完成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初筛1000余人。已连续三年组织专家团队为杭城公交司机提供一站式体检服务。今年已为近1.3万公交司机提供专业体检和医疗服务。持续优化互联网医院建设。今年5月,为优化就诊流程,我院对互联网医院进行了二次升级。2024年全年我院线上诊疗服务30分钟内响应及时率约98.67%,高于市属医院平均水平。互联网医院全年便捷配药处方数44.1万,其中67%为省外患者。复诊人次(不含便捷配药)2769人次,咨询4794人次,开具处方10942条。最高月服务人次达13.67万人次。此外,医院积极落实“三甲全覆盖”“山海协作”等指令性任务。2024年,我院向淳安院区、临安区中医院长期及短期派驻专家130余人,下沉天数共计5000余天,重点加强分院医院管理和专科建设,帮助分院培养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加大“输血”+“造血”的联合帮扶力度,尤其是名中医工作室的下沉,让专家多跑路、患者少跑路,为近万名当地患者在家门口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点学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肾病、中医妇科两大龙头学科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压力大,谋划其他重点学科发展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自身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2、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我院将持续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发,促进医疗模式创新和服务升级。
四、下一步打算1.建设“高水平”中医医院。对标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提升中医内涵与中西医共建。加强骨伤科等优势专科建设,发展亚专科,提升科研与专科影响力;突出中医诊疗特色,整合治未病中心等工作,发挥名医作用,扩展护理服务,推广适宜技术;提升综合诊疗能力,加强三大中心建设,完善应急队伍,管理医疗相关事务,提高病历质量。2.推进“高质量”暖心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改善门诊就医体验,推出精准预约等服务,提升志愿者工作;深入开展优质护理,关注一老一小,拓展服务领域;拓展互联网+服务,优化界面,开发应用中医大模型等。3.借力“高科技”激发动能。科研创新助力研究型医院建设,推进中西医研究型病房建设,搭建平台,探索转化机制;数智创新助力智慧医院建设,搭建数字化平台,推进中医大模型等建设,完善智慧后勤管理,开展信息化研究,不断开拓新质生产力。4.凝聚“高要素”迸发合力。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系,以柔性等形式引才;完善研究型人才评价体系,破“五唯”;完善学科人才库组建,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工程。5.打造“高效能”管理体系。党建引领,深化党建业务融合,打造党建品牌;传播文化,申报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立2025年度健康科普巡讲团,开展科普活动,推进“健康细胞”建设;精准施策,启动“三甲”复评,推进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中西医结合妇科诊疗中心)项目建设;多维联动,紧密医联体建设,深化医疗资源布局,持续推进“三甲全覆盖”、“院校共建”等工作,始终致力于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4月24日依规申请了举办单位变更登记,举办单位由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变更为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局)。
相关资质认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至2033年12月1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