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 法定代表人 | 董军社 |
住所 | 杭州市西湖区象山支弄1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02050.51 | 经费来源 | 财政适当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83856.46 | 期末数(万元) | 102394.93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面向世界前沿科学和前沿技术发展,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行科教融合发展,进而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学科研机构。从事本科生、研究生等人才培养开展前沿科技研究发展创新创业活动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MB1719519X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大学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认真执行事业单位章程,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二)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开展情况(1)坚持以引进高端人才为核心,以培养青年人才为可持续发展动力,细化明确人才引进和层次提升程序,实现各类人才成长梯度衔接,打造“雁阵格局”。一是发挥“头雁”领航作用。集聚顶尖科学家,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引进人才均经过二级学院专家组面试评估和8名院士领衔的杭高院专家组评审,不断提升新进人员质量。本年度,新增国家顶尖人才3人,全职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省级人才4人、高级职称人才19人,自主培育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青年人才3人、省级人才4人。畅通人才发展渠道,新增2人入选杭州市顶尖人才培育计划、5人入选杭州市特殊支持人才计划、5名岗位教授入选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项目。二是夯实青年人才基础。搭建人才成长平台,通过院内自主部署重大突破项目、青苗计划、启航计划等科研项目,对青年人才争取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全面扶持和培育,提升科研人员原始创新实力及成果累积,青年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整体资助率连续两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面上项目同比增长66.7%。加强博士后后备力量培养,连续两年承办人社部、博管办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本年度招收博士后125人,同比增长28.87%,目前在站博士后250人,累计进站博士后440人;博士后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博士后科研项目获批率逐年提高,本年度博士后在站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7项、同比增长42.11%,博士后国家级面上项目申报获批率全市第一;获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5项、同比增长150%;获专利授权33项、同比增长32%。(2)稳固“基本盘”,谋求“增长极”,全面落实招生就业工作要求,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持续向外拓展“朋友圈”,开创合作培养新局面。一是加强学生自主培养,集中力量打造学科高峰,新申报的3个博士培养点和对应的硕士培养点获批通过,招收2024级硕博研究生879人,推免率、一志愿生率和浙籍浙校生源率均创历史新高。持续增强就业竞争力,与市人社局共建“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建立“覆盖全体、贯通全程”的就业指导体系,目前两届毕业生555人,意向就业学生100%就业,留杭率近50%,就业单位包含航天科技集团、中电科技集团、中化集团、乾元实验室、华为、阿里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二是推动对外合作办学。积极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不断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与深圳华大教育中心等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成功甄选并启动10名联培科研博士项目和31名专业型硕士协同培育计划;与海康威视、蒙牛集团等21家行业龙头及事业单位签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促进研究生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深度融合。专题召开研究生教育教学大会,总结回顾杭高院5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系统布局下一阶段教育教学发展思路与举措。扎实推进本科生联合培养工作,新增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共建“菁英班”(联合培养本科生),主动探索与浙大城市学院联合举办“国科拔尖班”(暂定名)。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与宁波诺丁汉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协议,共设13个博士生名额,跨出了杭高院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高校开展交流,积极探索与澳洲国立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西澳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的合作路径。(3)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省市科技创新布局,深耕前沿,夯实基础,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明确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路径,将创新实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一是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成功申请浙江省首份月壤科研样品助力航天强国建设;以杭高院一作发表2024年市属高校的首篇Cell文章,成果入选“2024年浙江省十大科技事件”;王建宇院长荣获“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联合研制的“片上红外光电逻辑门智能芯片”入选“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于受激散射的高功率高相干激光产生方法研究”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域精细热成像技术”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系统技术”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单细胞/颗粒中金属元素分析新方法及应用”获分析测试科学奖一等奖;“针对农产品的等离子消杀保鲜仪”获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二是服务地方发展需求。聚焦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和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积极打造高能级科研平台,HIAS科创园被认定为杭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杭州市国科大新型光电智能感知概念验证中心成功获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新申报的“全省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全省糖科学与糖类药物重点实验室”和牵头申报的星载智能光电感知杭州市工程科学中心已成功获批,引力波超高精密测量物理实验装置纳入杭州市谋划建设的第3个大科学装置备选名单。联合西湖区共建城西科创大走廊成果转化基地,布局“未来产业孵化先导区+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实验验证中心+公共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助推西湖区产业集聚。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方式,承办“科技成果淘宝拍”首拍专场,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杭高院7项科研成果交易额达330万元,获得社会高度关注。2.党的建设情况: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紧扣“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主线,突出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根本,抓牢党员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为杭高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和支撑,获评2024年度全市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单位。严格落实党委会议“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会议“首要内容”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40余次,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各类党纪学习教育活动100余次。健全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完善两级责任体系,逐级细化领导班子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确保“两个责任”同向发力。充分激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党支部“堡垒指数”考评与星级管理体系,持续开展“党建四融”专项行动,让党员干部聚焦改革发展的难点堵点“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扎实推进8个重点党建项目和9个重点履职项目,让党建工作在融入实际工作、解决问题中发挥实效。积极拓展党建阵地,在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指导下,组建大学生革命文化研修社团,并与桐庐县分水镇富源村以及浙江海烥数字科技集团联合建立党建联盟。强化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共同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10所市属高校及中小学师生代表近千人同上“大咖话思政”金课。打造“宝藏学子”“海思榜样”“‘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海思就业”等多个栏目,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组织报送的思政作品获“杭州市优秀思政课教学比选和展示活动”二等奖。(三)资源投入情况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截止2024年12月31日,杭高院全职人员591名,其中在编人员239名。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024年杭高院财政经费总投入6.68亿元,其他资金经费投入0.25亿元。其中,科研支出投入55072.51万元,设备投入9764.15万元,保障运行投入4423.97万元。(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筑牢自身产业发展为基石,切实发挥联结中国科学院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区域创新创业发展注入中国科学院强劲动能。积极转化自有成果。杭高院现已储备可转化项目46个,专利累计授权147项,软著累计授权31项,专利转让费用已转化金额约1.7亿元,完成首支3亿元规模的科创基金筹建。推进创新项目早期培育,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项目支持计划,为院内优质科技成果前期概念验证、技术工艺优化提供经费保障,首批5个项目共获得1500万元的研发经费支持;杭州市国科大新型光电智能感知概念验证中心成功获批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已入库项目116个、验证项目48个,产业化项目18个,获评城西科创大走廊首批优秀概念验证项目6个(获评数占比25%)。打造硬核科技产业研究院,HIAS科创园总部园区获得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已入驻产业化项目23个,临平产业研究院已入驻项目13个,其中1家企业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4家将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家达到规上企业认定条件、2家获得融资各2000万元,共达成初步意向融资1.86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产值达到10亿元。发挥好科学院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科学院研究所与地方需求衔接,邀请各研究所携带优质科技成果,来杭参加“2024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分会场活动并争取落地。有效搭建资源汇聚平台,如充分运用浙江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制度优势,吸引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以合作形式在杭落地转化,调动院所资源向杭高院汇聚;如积极运用《西湖区关于国科大杭高院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专项评审工作实施意见》,涉及科学院体系入选“西湖英才计划”的资助项目注册落地给予30%启动资金扶持,加快杭高院自主研发成果的转化进程。加强重大项目招引力度,已引育孵化在杭科学院相关企业22家。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激励人才、赋能人才、成就人才的政策举措有待进一步丰富,契合杭高院新发展阶段的岗聘、薪酬等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省级以上“帽子人才”和团队数量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博士培养点数量仍需进一步开拓,硕博研究生招生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国际科研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院地合作、院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拓展空间,企业反向研发需求的挖掘渠道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总部园区的国际化标杆园区的元素不够丰富,海外项目的招引路径有待创新。 |
四、下一步打算 | 1.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紧密对接国科大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新部署,探索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教师教学和导师指导能力,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多元化,优化研究生生源结构机构与质量,促进研究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扩大联合培养高校层次与数量,培育杭高院新的办学增长点。2.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创新,全力创建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建成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实验验证中心,推进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星载智能光电感知浙江省工程科学中心,深化与市属国有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上下游深度融合。3.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供给。持续推进系统性、前瞻性的科创布局,加速与西湖区共建城西科创大走廊成果转化基地,加大临平产业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力度,加速推进生命健康、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的落地。4.充分发挥杭州的区位、政策、产业、资本等优势,招引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和优质科技成果在杭州落地转化,成功孵化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型企业,力争形成产业集聚。通过与省市人才集团、中丹中心、北欧创新中心等的合作,拓宽招引海外项目的渠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杭高院在招引海外人才项目方面的政策优势,吸引一批海归创业项目落地杭州,并为杭高院的海外引才提供支持。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6月18日办理了变更开办资金,开办资金由68958万元变更为83856.46万元。 |
相关资质认可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至2026年7月16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获评全市2024年度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单位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