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浙大城市学院 | 法定代表人 | 杨波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湖州街51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239445.22 | 经费来源 | 财政适当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256561.75 | 期末数(万元) | 265506.87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活动培养高等学历人才开展理学类、工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学类、经济学类、医学类、艺术类等学科研究生、本科学历教育从事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以及产学研相关社会服务和活动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MB1B92074X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人民政府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浙大城市学院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年创百强”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多项办学指标创历史新高,软科大学排名较转公前跃升105位,各项事业保持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以高质量党纪学习教育强化政治建设。校领导班子把党纪学习教育作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和加强自身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举措》和《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实施意见》,举办校党委书记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现场警示教育活动,推动全校师生党支部结合主题党日现场学习2000余人次,全体校领导班子每人讲授专题党课至少1次。班子全年通过党委会“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形式专题学习研讨41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和重要指示批示108条,传达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68条。(二)重温贺信精神,开启奋进新征程。高规格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建院五周年贺信’精神,全面推进学校跨越发展座谈会”,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激励鞭策转化为“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拼搏攀新高”的强大动力。制定创百强三年建设方案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重心下移”、校院协同,实施“一院一策”综合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开展“奋进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大讨论,引领全校上下凝聚接续奋斗、开创新局的发展合力。(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举全校之力圆满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合格评估工作改革后,省内首个通过办学条件现场评价和专家组进校考察的高校。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获批数字经济、历史学2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顺利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6种教材入选省本科规划教材目录,1本教材被推荐申报国家级规划教材,24个项目入选“十四五”第二批本科和研究生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家基地获2024年省研究生联培基地认定,学校获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成果奖二等奖。学校荣获教育部大学数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共建单位,新西兰UW学院获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突出贡献奖”。(四)学科建设扎实推进。全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智能制造与新材料、医药信息与智慧康养3个特色学科板块,布局低空经济与韧性城市学科板块。工程学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新增获批8个硕士点。服务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成立城市发展与战略研究院,12篇决咨件获中央主要领导等领导批示。全面加强“大考古”学科建设,建成大考古创新研究中心和国家文物局认定的省内首个考古实习基地。作为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全国文物修复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全国唯一高校,革命文物数字化创新技术应用案例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五)科创能级突破跃升。首次获批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省级新型智库,省级科研平台总数跃升至20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46项,新增省部级项目108项。年度科研总经费超1.8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破2000万。获教育部第九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各类高水平论文628篇,授权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171项,撰写国家级咨询报告4篇、省部级咨询报告43篇。标志性成果涌现,智能计算驱动设计与3D打印技术制备的轻质高强多孔金属材料成功应用于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首发星座3D打印主体结构;打破国外垄断禁售,研制出国内首台量子计算用液氦温区脉管制冷机,实现国产平替。(六)干部人才队伍培优建强。对标“三支队伍”建设要求,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服务“三支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年引进专任教师49人,其中省部级及以上人才5人,自主培养3名省级领军人才和教学青年人才。从浙大双聘国家级人才暴宁钟担任工程学院院长,校内选聘14名青年学术骨干担任二级学院学术副院长、部门专聘副职。6位学者入围“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4位学者入围“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1名教师获第八届“感动杭城十佳教师”。(七)招生就业稳中有进。开展“拔尖班”本科招生试点,最低投档线位列省属本科高校第11位,省外生源一批率达97.3%。应届生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06%,深造率连续五年维持高位增长,达30.28%。UW学院毕业生深造率达77.5%,54%的毕业生被QS排名前30的高校录取。强化双创育人支撑,1个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银奖,学校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重要贡献单位。(八)大思政育人格局不断完善。成立“大思政”教育研究中心,建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立全省高校唯一整建制退役军人“戎志班”,体系化推进以《杭州通论》为代表的“杭州课”建设,3门思政课入选省一流课程,获批省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与精品建设工程项目6项,获评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示范团队和示范“金课”特等奖。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3篇成果报告获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九)开放办学提质扩面。新增18家政校企合作单位,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等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与之江实验室、中国联通浙江公司等大院名企深化产学研合作,与浙大研究生院等2家二级单位、浙大台州研究院等8家地方研究院全面合作,推进4个嵌入区县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平台稳健运行。做大做强继续教育服务“三支队伍”建设,产值近4600万,增设土木工程、财务管理、药学3个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加大教育对外开放,招收11名国际学历留学生,推进与意大利维罗纳大学合作。(十)综合治理富有成效。迭代升级校园大脑2.0建设,出版《校园大脑》专著并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入选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获浙江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6项荣誉。加强节能降耗和后勤标准化建设,建立物资供应中心,获省高校物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省高校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三星级核验通过(最高星级),教育发展公司通过ISO管理体系认证。落实“一校一策”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完成改扩建一期与图书馆扩建主体等工程,如期投用实验综合楼、新建学生公寓。学校获评5A等级平安校园,基金会获评4A级社会组织。(十一)党建引融机制不断健全。深化落实“四个融合”,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建“三结对”全覆盖,3个支部入选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单位。基层党建创优建强,城乡规划系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4个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建院五周年贺信”精神的殷殷嘱托,对标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战略规划,对标省市党委政府赋予学校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对标广大师生的殷切期待,学校还存在一些“成长的烦恼”和“发展的困境”。比如,如何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激发校院办学活力和师生内生动力;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AI赋能教育教学质效,健全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增长极;如何聚焦地方产业需求,提高科研能级,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如何引育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优化优秀青年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如何提高作风效能,增强服务保障力度,提升数智化治理水平。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是思政教育上,持续擦亮行走的思政课特色标识,推进以《杭州通论》为代表的杭州课建设,打造高校思政教育杭州品牌。二是人才培养上,制定落实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巩固深化劳育美育先行优势,出台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意见,争取2项以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三是学科建设上,强化学位点建设,培育文物等博士点,做好博士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四是科研创新上,新增省部级及以上平台3个,科研项目、经费、合同转化额再创新高。五是人才队伍上,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六是社会服务上,加强系统服务杭州成效,制订落实服务杭州社会经济发展行动方案。七是科创改革上,推动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综合改革,争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八是国际合作上,提高留学生培养层次和学历生比例,打造友好城市合作研究品牌,推动与意大利维罗纳大学合作。九是数字化改革上,深化校园大脑建设,塑造“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十是党的建设上,推动党建双创提质扩面,加大综合考核改革力度。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23年12月29日至2025年05月12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受奖励情况:全省5A等级平安校园、三星级绿色校园、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中外合作办学突出贡献奖等;2.无诉讼投诉情况。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2024年度接受社会协议捐赠人民币1168.81万元,用于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园建设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办学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