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杭州轻工技师学院 | 法定代表人 | 周功扬 |
住所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环城北路6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0053.71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0049.53 | 期末数(万元) | 10249.83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中级技术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化工、包装、印刷等技术工人培训相关技能培训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100470107435Q | 举办单位 |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严格执行《杭州轻工技师学院章程》;2.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开展情况:承担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学历教育和中高级技术工人培训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守初心,稳步推进德育体系建设。全面聚焦德育融合路径,立项分层德育四大路径的融合研究工作课题,重点研究路径融合的内容与机制,加速推进素材挖掘,目前已建设课程德育案例211个,教学设计案例253个,并由点及面铺开纵深推进。制定《分层德育分年级班主任工作方案》,开展消防安全、禁毒知识、青春健康防孕、传染病防范、消防演练、反霸凌培训、文化读本知识竞赛等讲座和活动26场,不断完善四大路径及其融合的分层德育体系。组建心理健康联盟,实现心理健康管理全覆盖,完成新生心理测评484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114人。持续抓实养成教育,编印《文化读本》第四册,以此为载体在全院班级内开展晨读赏析,充实学生文化基础,厚植传统文化底蕴,在市意识形态检查中得到肯定;举办技能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各项文体活动80余场,覆盖学生3000余人次;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团日活动12场,覆盖团员青年8300余人次;做强做优志愿服务,679名师生累计服务时长7469小时。稳固保障学生权益,落实各类补助政策582人次,发放奖助学金41.26万元,完成新老学生各类参险4182人次。坚持技能学习育匠心,持续夯实专业内涵。深化工学一体化改革,国家级工学一体化建设项目依据建设标准推进,完成15门工学一体化课程校本资源转化和实施,出版工学一体化教材1本,立项省级课题5个,为工学一体化教学夯实基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期成效检查良好,药物制剂专业被认定为浙江省特色专业;继续打造产业学院和企业学院,成立数智融媒产业学院,与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成立企业学院,与九洲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国际交流,与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农业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开展竞赛交流。竞赛成绩有新突破,师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67人次,较上年度增长91%,其中国家级赛项获奖12人次、省级获奖21人次、市级获奖34人次。在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中,学院共获得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2枚、优胜奖2人。学院陈渊、沈文青同志作为突出贡献个人受到表彰,“平面设计”集训基地受到人社部表扬。坚持打造轻工培训品牌,助力共富西进。学院依托优质教学资源,成立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产业联盟,持续拓展培训认定业务,本年度完成培训认定10032人,新开发题库(工种)14个,新增17个培训工种,在建德淳安等省内西部地区设立分支考点3个;学院在市政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工作成绩突出,获集体嘉奖;在“安薪稳岗乐业”攻坚行动中记集体三等功;陈陶同志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浙江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坚持队伍和校园建设,保障学院高质量发展。优化队伍结构,提拔任用校内中层7名;选派参加市“春雨计划”工作专班1名、市委政法委工作专班1名;通过公开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名、编外聘用人员6名;组织参加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23人;遴选工学一体化课程负责人29人;组织参加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46人;新增“浙江工匠”3人,“浙江省技术能手”、市“农林发改工匠”、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区级大师工作室各1个,获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嘉奖1人。把好校园安全关,接受各级卫生防疫检查4次,食品安全检查7次;按期完成102号校区教学楼改造,完成6号校区男生宿舍消防改造,做好校园常规维护,打造精美校园。(2)党的建设情况:坚持党建引领,初心领航。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中心组学习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纪学习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完成党风廉政谈话全覆盖,做好“红雁清风”培树点建设,开展廉政家风警示教育活动5场。筑牢意识形态稳定基石,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加强学院正能量宣传,提炼轻工典型,讲好“轻工故事”,其中“匠心六秩筑梦新程”文艺汇演、“春日趣玩自由艺境”教学成果展被技能中国进行报道;驻村书记陈陶老师帮扶促共富事迹先后被浙江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报道;领导班子专题研讨意识形态和舆情分析研判3次,接受市意识形态专项工作督查,反馈良好。党建品牌建设出成效。学院党委创树的“初心·筑匠”党建品牌在“红领人社”党建品牌矩阵展示会中入围前三甲,并在“阳光人社”冬之歌悦读终相伴文艺汇演上向全局展示。党建品牌发挥辐射作用,打造支部特色党建子品牌,在局系统评选最喜爱的党日活动中,学院5个党日活动入围现场PK,2个获评。3.资源投入情况:(1)学院目前有在编人员93人,编外人员20人;(2)2024年财政资金总投入为6056.51万元。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用数字说明)。(1)社会效益:高技能人才培养。2024年学院完成招生499名;培养全日制高级工毕业生430名,通过职业指导、就业推荐会等方式完成就业,就业率达98.60%。公益服务。学院高度重视党员先锋作用和立德树人,全年共有679名党员干部及师生参与社区、医院、景点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7469小时。技能共富。学院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全年累计培训认定社会技能人才1万余人,新增淳安、建德等省内西部山区技能考点3个,特别是在养老护理员和育婴员“一老一小”领域人才培养上做出一定的贡献。1名同志挂职建德杨村桥镇绪塘村第一书记,发挥专业特色带动村里经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浙江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学院在市政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工作成绩突出,获集体嘉奖。(2)经济效益:学院深入拓展校企合作,成立4个产业学院和21家企业学院,缩短校企合作距离感,全年向企业输送毕业生430名;学院依托优质教学资源,成立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产业联盟,持续拓展培训认定业务,本年度完成培训认定10032人,其中高技能1807人、“一试双证”培训102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培养205人,新开发题库(工种)14个,新增17个培训工种;学院在“安薪稳岗乐业”攻坚行动中记集体三等功。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存在问题:场地不足。学校的扩建、设施的更新换代以及教学环境的优化都因场地短缺而受限,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招生困难。各地的生源保护、学历认证以及中职升学政策影响,学院生源质量和数量面临巨大的挑战。编制不足。师生比超标,教师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过重,无法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个性化指导和关注。2.改进措施:学院将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尽可能的合理规划空间,优化布局,最大化提高利用率;利用多渠道宣传学校特色和优势,加强学院影响力,拓宽现有招生渠道,辐射周边城市;优化改进教学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教师培训,招聘外聘教师,更好更优的承担教学任务。 |
四、下一步打算 | 1.持续加强党建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学院“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发挥党建品牌引领作用;持续强化杭州市清廉机关“红雁清风”培树点建设,打造清廉校园。2.构建德育工作体系继续深化分层德育四大路径融合研究,提炼融合案例,不断丰富充实;研究如何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探索学校、社区、家庭联动,以分层德育为核心,初步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家校社联动”的德育工作体系,使“三全育人”真正落地。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优质课堂建设工作;推进人社部工学一体化三个建设专业工作以通过项目验收;推进高水平专业群第二阶段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验收;重点依托世赛中国集训基地,加强国际交流;支持和鼓励师生参加国际技能提升项目和技能竞赛。4.加强队伍建设通过领衔项目、专题培训和鼓励争创浙江工匠、区市级大师工作室等途径,提升中层干部和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的能力水平;全力保障经费,安排专业课教师参加人社部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强化班主任心理知识提升培训,提升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持证率。5.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完善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职业培训联合体;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新增开发认定工种和题库,扩大认定需求,助力技能共富西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6.完善管理机制继续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强化监督考核,将执行情况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定期公开运行情况,接受师生监督。7.创建平安校园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强化心理、食品、实习安全管理;建立学校“知、防、查、治”安保工作体系,落细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规范、优化校园场所功能布局,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杭州市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集体嘉奖;2.杭州市实施高质量“安薪稳岗乐业”攻坚行动集体三等功。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