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法定代表人王紫升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C座
开办资金(万元)44.34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44.71期末数(万元)40.60
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党史和地方志史料征集、研究,促进社科发展。编纂出版杭州地方党史、地方志等书刊开展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组织实施党史、国史、市情宣传教育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E94366004N举办单位中共杭州市委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志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服务中心大局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内设机构改革卓有成效,革命文物保护有质的跨越,党史三卷编纂等主责主业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党史三卷、三轮修志、精品年鉴等主责主业全面推进。3部作品上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知史爱史学史力行”——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短视频展播活动。《杭州年鉴2022》获全国特等奖,并受到市委原书记刘捷、市长姚高员等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业务培训班等作主题发言,《杭州这十年》入选2023年全国地方志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为省内唯一入选作品,受到市委原书记刘捷的批示肯定。资政文章受到省委原书记易炼红等省市领导批示肯定,各项工作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等批示30余次。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聚焦党建促落实,创新引擎启新程。一是夯实根基讲政治。坚持党建引领全室上下同心同向同力。3月底,在建德梅城召开全市史志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全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和强调。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并积极助力全市党纪学习教育。市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对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多措并举,推进二十届三中全会和《条例》精神在史志领域的全面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改革创新立梁柱。始终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室主任找机关全员和下属单位全体人员进行谈心谈话,统一思想认识。以驻厅纪检监察组廉政谈话反馈提出的4个方面9问题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从组织架构、人才培养、评优机制、业务优化等全面落实整改,出台《关于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纵深推进单位整体建设。在市委和市委组织部、编办支持下,优化“三定”方案,改革内设机构(撤2并2设3),史、志、鉴主责主业突出,宣教和红色资源保护职能加强。全室32名干部以公开、民主方式实行双向选择,划出事业需要、组织意图、个人意愿“最大公约数”,为有力推动主责主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修改完善5项制度,清廉史志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是“三支队伍”有突破。坚持出人才与出成果相结合,通过组织专班攻坚等多形式多举措培养人才。先后组织6名年轻公务员参加市委组织部“年轻干部专业能力提升成长营”“干部点将培养一线攻坚”等,着力打造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史志干部队伍。目前,全室有党史“152”人才9人,地方志“151”人才11人,其中领军人才2名,省综合年鉴专家指导组成员3人(含返聘,共8人)。报送的《湖山也需红诗映》入选省“152”党史人才专项资助课题并出版。业务骨干所撰写的研究文章在《中国年鉴研究》上发表,5篇入选省级及以上理论研讨会,并在省级及以上会议作经验交流3次。全年有9位干部的职务职级得到提升,选拔2名相对年轻的干部主持业务处室工作,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责任担当筑根基,深耕主业质飞跃。一是统筹推进正本编撰,党史征编有成效。室主要领导挂帅,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史正本编纂工作,组织精干专班合力攻坚,按期完成约32万字的党史三卷上册的修改完善,并征求相关领导的意见建议,得到市委原副书记沈者寿的高度肯定。三卷中册已完成7章、28节、118目的撰写,约占82.51%。三卷下册已形成资料长编19目、近20万字,查找、搜集各类档案1.6万份、10万余页,编撰市委全会资料集五本,并开展党史四卷有关前期工作。全市各县(市、区)党史三卷编写进展顺利,建德三卷正式出版。先后启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周年全记录、“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历程”、文化大省建设20周年全记录等专题编写,完成“平安浙江”二十年建设全纪录有关分课题的撰写及区县(市)有关课题的指导。经中宣部审核通过,出版发行《杭州党史百年经典故事连环画》5000册。编写《习近平杭州足迹》,编印《杭州红色场馆小故事》《杭州色尼一家亲——杭州援藏30周年特辑》等。二是坚定守好红色根脉,馆藏文物零突破。了解到“首任浙江省委兼杭州市委书记谭震林革命文物双筒猎枪”有捐赠意向后,立刻组织专班攻坚,在公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仅用10天时间跨两地(浙京)三级(市、省、公安部)将革命文物顺利“接回家”,并于6月15日在杭州党史馆隆重举办谭震林同志革命文物捐赠活动。省委副书记、市委原书记刘捷亲临捐赠活动现场,谭震林女儿谭胜远挥泪现场,她说“为了捐赠,我用了3年时间,可是我们杭州只用了10天时间,杭州的速度让我感到非常震撼”。随后,又向杭州党史馆捐赠了整套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瓷等共计1200余件文物,其中97件二级革命文物和7件三级革命文物,实现馆藏定级文物零的突破。组织征集2024年度杭州市党史胜迹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并下拨经费200万元,扎实推进杭州红色场馆集群和红色研学线路打造。三是科学谋划全面推进,存史修志开新局。一方面是高质量提前完成三轮修志启动工作。根据省志办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专班进行攻坚,分别于8月底和9月底组织召开区县(市)志书篇目集中评审会,7个区、县(市)三轮志书篇目通过市级评审。11月中旬,召开《杭州市志(2006—2025)》篇目评审会,市级三轮志书篇目通过省志办评审,市县两级均提前完成三轮修志启动工作。积极申报全国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11月底提交申报材料通过省志办认定,目前已报中志办审批。另一方面是深入实施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精品工程。加大指导和督促力度,全年共申报精品工程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志12部,累计申报16部。10部纳入精品培育的志书均经过两轮以上专家审稿,年底前完成样书。另外,为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和“乡镇(街道)志编纂工作全覆盖工程”的创新举措,及时启动《杭州历代方志集成》数字化项目和《杭州市乡镇(街道)简志丛书》编纂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并重,科学拟制方案,分别完成两项工作综合比选。制定下发编纂规范手册,论证完善乡、镇、街道三种参考篇目,组织召开全市乡镇(街道)简志编纂业务培训会,邀请专家授课,夯实简志丛书编纂基础。四是坚持弘扬年鉴精神,精品年鉴谱华章。及时对《杭州年鉴2023》获全国特等奖有关人员予以表彰奖励。1月,拟定《杭州年鉴(2024)框架设计及编纂分工方案》。2月20日,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下发通知。随后,及时对接供稿单位,组建工作群。6月形成初稿,8月召开审稿会,9月下旬送方志出版社审校和专家审读,年底经出版社终审后出版。成书约134万字。在工作中,注重提升品质,创新深化内容特色。制定《〈杭州年鉴(2024)〉编写规范化细则》,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每月组织编辑部专题会议,坚持精益求精,打磨提升稿件质量,滨江、拱墅、余杭年鉴入选省精品年鉴,杭州和萧山年鉴入选省优秀年鉴,数量占全省总数20.8%,居全省各地市第一位。大力发挥区域试点作用,及时制定《杭州市中国精品年鉴区域试点工作方案》并下发各区县(市)。上半年,由分管领导带队分赴拱墅区、临安区对接,抓好精品年鉴梯队培育工作。全力指导滨江精品年鉴创建,成功入选第八批中国精品年鉴,是我市成为区域试点后创建成功的第一部年鉴,也是全省唯一一次性创建成功的区县级年鉴。注重发挥好精品创建成果的辐射作用,积极推介滨江区创建经验和获表彰奖励情况。深度介入余杭精品创建,顺利通过第一轮专家评审(后因中志办工作调整暂停创建)。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年鉴试点。11月,经省志办批复同意,确定全市26个乡镇(街道)为省试点单位。全年5次调查编纂工作进展,至年底,全市共有49个乡镇(街道)完成或启动年鉴编纂,覆盖率超过24%。五是坚持擦亮特色品牌,地情编纂再深入。多措并举,着力推进独具特色的“最忆杭州”地情书编纂。《杭城·人间芳华》于6月由杭州出版社正式出版,7月18日在杭州书房·乾嘉书房举行新书发布会。《心安吾乡——杭州乡村记忆》一套4册,12月底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天堂里流淌的河——大运河杭州段一瞥》完成初稿撰写和出版综合比选等。做好地情书宣传推广,组织拍摄《书院深深》《杭城·人间芳华》荐书视频在“学习强国”杭州平台上发布。完成《杭州纪事(2023)》编辑和出版,以及《杭州纪事(2024)》基础资料收集等。六是深入挖掘史志资源,打造资政研究品牌。编印《史志资政参考》9期,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导西湖保护开发的经验启示》《奏响红色杭州“时代最强音”——文旅融合背景下杭州红色场馆发展问题与对策》受到市长姚高员,市委常委、秘书长朱华和丁狄刚副市长等市领导批示肯定。向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报送资政文章5篇,其中《杭钢成功转型升级经验对省市产业转型的启示与借鉴》受到省委原书记易炼红的批示肯定。与此同时,发挥部门作用,做好有关文稿和展陈大纲的审核把关等。(三)线上线下齐发力,紧扣育人展作为。一是发挥场馆线下阵地与各类新媒体宣传矩阵,纵向构建“宣教”大格局。先后举办“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图片展”“从胜利走向胜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谭震林同志珍贵文物展”等,受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潮新闻、钱江晚报、浙江党建网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关注报道,全年接待观众57余万人次,接待团队400余批次。持续发挥杭州红色博物馆联盟作用,组织“CityWalk·漫读红色杭城”系列走读活动等28次,有力提升红色文化阵地的影响力。积极发挥各类新媒体作用,据初步统计,在“杭州党史方志”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1900余条,累计阅读量1600万人次。“学习强国”杭州平台录用稿件近400篇(个),累计阅读量520多万人次。单篇阅读量超10万人次的有13篇。优化“杭州红色资源小程序”,举办“红色资源亮起来,人人都是星推官”等红色沙龙活动,组织文创产品参加“全国红色文创精品展”。出版《杭州史志》杂志6期,印发17000余册。二是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节点开展系列活动,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完成“杭州红色基因传承传播工程第五期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杭州发展经典故事短视频”项目,拍摄制作11个主题、12个短视频,在杭州电视台和“学习强国”等发布。与市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学党史悟思想强志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强国有我’党史微宣讲”大赛,被列入“杭州市全民国防教育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经海选、预赛、复赛,共计417人报名参赛。决赛当天新华社和“Z视介”进行直播,营造浓厚红色氛围。组织开展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90周年系列活动,与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校园红色定向赛活动,并作《杭州的底色是红色》主题宣讲。与市委宣传部等部门举办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大赛、第三届“声音里的红色档案”系列活动等,助推红色文化进校园。三是以短视频创作发布和新媒体为突破,推动“两个结合”展作为。策划5个系列短视频,制作并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号以及快手号等发布推送80余条,其中浏览量超过10万人次的8条,向“百年辉煌”平台报送原创短视频30余条。2024年,有3部(全省7部)作品上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知史爱史学史力行”——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短视频展播活动。围绕杭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创作的两个动漫,被新华社客户端吸纳转发,浏览量分别达到70.9万人次和44.8万人次。多个作品在“浙江党史好新闻”优秀作品评选中获奖,并获最佳组织奖。“方志中的杭州传统节日”原创系列视频《清明》《大暑》《重阳》《腊八》等陆续在省、市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播出,其中部分视频被发布于InZhejiangFacebook、中国杭州英文网、HangzhoufeelFacebook/Twitter等海外媒体平台,受到广泛好评。“方志中的宋韵——杭州传统节日”入选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2024年地方志网络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在“方志·潮”杯“跨越时空的浙江之旅”浙江省地方志短视频展播评选中,杭州获银杯1座,铜杯2座,获最佳制作奖1座,最佳传播奖2座,杭州荣获最佳组织奖,荣誉总数居全省前列。上城区红梅社区方志驿站等6家单位获评首批浙江省方志驿站。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党史和地方志人才培养方面还可以再加强。
四、下一步打算(一)狠抓学习,强化武装,始终在锤炼思想“硬内核”上下功夫。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地方志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不断锤炼思想“硬内核”,努力为杭州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史志智慧和力量。(二)攻坚克难,主动担当,争取在主责主业上取得标志性成果。全力推进党史三卷中册和下册编写工作,认真完成文化大省建设20周年全记录杭州篇等专题研究,以更多精品力作为杭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存史立言。(三)弘扬精神,传承基因,始终在推进“以文化人”上发力。发挥好杭州党史馆等红色场馆阵地作用,进一步构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体系,持续打造红色集群和研学线路,助推人文乡村建设。认真筹划并开展好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纪念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市县联动形成合力,积极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资政品牌,推动史志理论高地建设。(四)党建引领,人才为上,持续打造“风正、气顺、劲足、实干、创新”机关。坚持融入大局,对标对表省委和市委核心任务来思考谋划和推进史志工作,扎实推进“大史志+大党建”。深入开展干部队伍岗位大练兵,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务实和担当负责的史志队伍。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4月24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事业单位法人证书2025年1月9日-2030年1月9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