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
西湖实验室(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浙江省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5-04-10访问次数:


单位名称西湖实验室(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浙江省实验室)法定代表人施一公
住所  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石龙山街18号
开办资金(万元)81930.71经费来源经费自筹
年初数(万元)81930.71期末数(万元)86580.67
宗旨和业务范围打造生命健康领域引领性高能级基础应用研究平台。科学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学术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其他与科研相关业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100MB1J40714C举办单位西湖大学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浙江省、杭州市及浙江省科技厅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西湖实验室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履行各项职责,以衰老与相关疾病机制研究为主攻方向,以实战实效为目标,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在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疾病基础研究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科研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并通过西湖双螺旋转化机制深化转化应用,推动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主平台建设,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西湖力量。2.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哪些具体的业务活动;(1)“三定”规定或机构编制批复文件工作职责开展情况(对照文件条款逐一表述);a.加速集聚尖端人才,厚积人才创新势能实验室积极探索灵活的人才“引育留用”长效发展机制,树牢“大人才观”,积极构筑“三支队伍”中坚力量——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蓄水池。实验室坚持全球视野,聚焦主攻方向,围绕战略任务“精准揽才”,着力引进立于国际学术前沿的顶尖科学家和杰出青年科学家。注重青年人才梯队培育,实施开拓学者计划,接力博士后出站后培养机制,适当延长培育路径,为青年科研人才成长提供时间和空间的外延,有利于构建多层次人才雁阵。尊重人才发展规律,建立以鼓励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创造人尽其才的学术氛围。当前实验室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的集智攻关人才队伍。b.组织实施重大攻关,承接战略科研任务实验室积极开展创新资源配置改革试点,实施以人为本的科研项目资助机制,建立目标导向的战略任务协同攻关机制,面向国家及我省战略需求,聚焦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主攻方向,开展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2024年度西湖实验室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通过与举办单位西湖大学及孵化企业开展协同攻关,解析复杂生物大分子机器的高分辨结构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建立中国人群多组学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发高效分析工具,建立早期精准诊断新方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有效缩短原创新药研发周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延长人类健康寿命和延缓衰老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效措施。c.构筑尖端科研平台,数字赋能科研创新实验室积极推进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构筑尖端创新服务平台。围绕衰老与相关疾病机制主攻方向,完善了生物医学实验技术平台、实验动物平台和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公共平台建设。实验室紧紧围绕数字化改革的创新理念,从科研项目、人才管理、平台建设、创新协同、数据共享等五个维度全面推进未来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以科研数据为核心,以API协议和数据结构为规范,依托各实验室的数据仓库和存储服务,搭建融合Redis、Kafka、K8S、分布式存储等前沿技术的架构方案。通过开拓学者、项目申报、数字驾驶舱等系统的建设,实现数字化技术赋能科研,进而形成开放、协作、共享、创新的科研范式。截至2024年,西湖实验室累计完成17个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工作。d.贯通教科人一体化,促产学研协同创新西湖实验室与举办单位西湖大学、省属特色高校、省内优质创新资源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贯通发展机制,加快提升创新效能。实验室与举办单位西湖大学探索建立顶尖人才“互聘共享”融合联动创新发展机制,依托西湖大学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特色和顶尖人才集聚、博士生自主培养的优势,建立人才培养与科技任务驱动的融合发展机制,形成以我为主的核心科研力量及应需集结的优势科研力量,打造系统化的协同创新策略。西湖实验室主聘人才依托西湖大学招收博士生、博士后,双聘人才依托西湖实验室承接战略任务,形成重点科研任务组织攻关模式。实验室学术人才深度参与西湖大学本硕博学生培养,为社会培养具有西湖特色、世界眼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在“导师互任,人才互聘”的体制支持下,西湖实验室全职引进的顶尖科学家为举办单位重点学科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生物学科争创省登峰学科、国家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衰老、中医药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人才交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密切合作,支撑中医学、中药学及中西医结合等学科建设。e.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24年,实验室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以第一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累计在高水平期刊中署名发表论文209篇,其中在Cell、Nature、Science等杂志国际顶级期刊署名发表论文18篇,持续产出扩展知识边界的一流创新成果。诸如解析人源次要剪接体介导U12型内含子剪接(Science,2024)、叶绿体蛋白转运(Cell,2024a;Cell,2024b)、肌营养不良症(Nature,2024)等生物大分子机器的高分辨率结构及其组装机制,为人类相关疾病的诊断及后续药物开发、提升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等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IgE介导的高亲和力受体激活的内在机制(Nature,2024),为免疫治疗策略开发提供了参考。解析卵巢癌远端转移的代谢基础,揭示不饱和脂质接到肿瘤转移的多重作用机制(Cell,2024)。解析迄今最完整小鼠基因组图谱,为理解着丝粒等特殊区域缺失导致的染色体重排、非整倍性等相关疾病机制解析提供了基因组参考(Science,2024)。成功建立镜像蛋白的从头设计和定向进化体系,实现了针对靶蛋白特定结构表位精确设计镜像结合蛋白(CellResearch,2024)。构建了呼吸链复合物I突变的线粒体疾病小鼠模型,首次发现母亲年龄增加帮助阻断线粒体DNA突变的现象,加深了对母系遗传的理解(NatureAging,2024)。实验室在衰老及相关疾病研究主攻方向及新冠疫情科技攻关领域累计已取得14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包括采用DEL编码化合物库药物筛选结合人工智能虚实并行开发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骨架非共价靶向3CL蛋白酶的原创新药等,相关关键核心技术已申请专利保护并依托孵化企业开展转化或推进研究者发起的科研临床试验。f.建设成果转化基地,打造创新应用样板为解决当前生物医药源头创新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不高、转化复合型人才短缺的难题,实验室积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堵点制度疏通、构建融合空间、营造创新生态等手段建立融通人才、技术、政策、服务、投资等创新要素的聚集特区,将新型研究型大学和省实验室的智力资源、原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同属地政府专项政策等优势在成果转化应用实践中有效嫁接、融合。2024年,西湖实验室在科创产融中心建设实践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成果转化基地,融合生物医药从0到10的科研、创业、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体制,在专属创新空间内汇集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全要素,构建产业协同的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以源头创新驱动转化应用的示范基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2)党的建设情况。2024年,西湖实验室落实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强化党建引领的要求,成立举办单位西湖大学党委下属的二级党委,为省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提供党员创新攻坚引领示范效应及组织保障。在西湖大学党委的坚实领导下,西湖实验室党委以衰老与相关机制研究为主攻方向,引导科研人员彰显为国为民情怀,强化应用为导向有组织的集智攻关,为推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障。3.资源投入情况:主要有机构编制、人员、财政和其他资源。(1)机构编制资源投入情况:无;(2)财政和其他资源投入情况:2024年,西湖实验室建设经费来源于省市区财政补助经费及竞争性经费。4.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用数字说明)。(1)社会效益实验室建设并发布WeKwikGene质粒共享库,致力于解决国内科研人员对质粒等分子生物学操作工具共享的需求,免费存储、分发、注释质粒,缩短从国外获取需4-6个月的等待期,极大提高科研创新效率,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截至2024年底,WeKwikGene质粒共享库累计访问用户数约1.5万人,全球访问量已突破7.5万次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平台累计有40个PI实验室存储质粒1,058粒,其中,可分发质粒532粒。已有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在内的139个科研机构257个PI实验室接入了WeKwikGene质粒库。2024年,西湖实验室继续举办西湖-Science线上研讨会增加国际影响力,累计举办10期共40场学术报告和圆桌讨论,累计观看约97.6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沟通协作生态。(2)经济效益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实验室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完成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命科学创新平台目标,西湖实验室引进人才标准与举办单位西湖大学保持一致,均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国际顶尖人才。但作为成立时间尚短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西湖实验室难以短期内在国际前沿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人才引进尤其是顶尖科学家的引进主要依赖于举办单位的声誉和支持。2.省实验室人才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在省市区各级政府支持下,各项优惠的人才政策,解决了西湖实验室引进人才“来浙留浙”的很多后顾之忧。但在部分政策及地方待遇方面,受限于省实验室新型体制机制,缺乏现行可依的政策等原因,有待进一步寻求解决路径。为落实履行举办单位职责,推动西湖实验室有效聚集人才、产出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西湖大学为西湖实验室引进人才提供与学校引进人才同等待遇及服务保障,但在机关事业养老待遇等外部政策支持方面存在待解决的困难,恳请省委、省政府支持西湖实验室引进人才享有同等待遇及服务保障。
四、下一步打算下一年度,实验室将围绕重大任务,瞄准关键核心问题,凝聚国内外优势人才力量,汇聚衰老主攻方向的顶尖人才和团队,形成科研攻关合力,尽快破题衰老研究。同时,强化应用导向研究,探索创新以实战实效为根本的多方合力促转化体制机制,提高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建立转化反哺机制。加强资源建设共享,营造协同创新氛围,进一步推进实验室数字化改革,继续支持打造诸如WeKwikGene质粒共享库、西湖-Science联合网络探讨会、国际衰老生物学大会等一批资源共享共建计划,持续提升实验室影响力。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3月11日办理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开办资金由65429.67万元变更为81930.71万元。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