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市)之窗
拱墅区委编办以“三化”扎实推进 机构编制数字化监管服务

发布时间:2021-10-29浏览次数:


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以来,为进一步抓实机构编制数字化监管服务水平,拱墅区委编办通过摸全数据、深耕分析、强化协同等举措,优化机构编制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操作流程,切实提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精细化、智慧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摸全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把好机构编制数字化监管服务平台数据入口关,通过单位自查、编办核查、数据比对等举措,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数据校验机制,确保数据全面准确。一方面,抓全机构和人员信息要素,依据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最新部门(单位)“三定”规定,先后开展3轮信息数据维护,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名称、机构性质、机构规格、核定编制数和领导职数等34项机构信息要素进行全面更新,并督促单位按照“应填尽填、规范准确”的要求,对16000余名在编人员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编制类型、职务职级、教育经历等32项个人信息进行全面核对,切实做到“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另一方面,会同组织、人社等部门,针对区委组织部公务员人事点点通、区人力社保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以及机关事业养老库等系统进行数据比对,确保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相关系统机构信息相符、统一信用代码一致、人员情况相同。

二是深耕分析,拓展智慧化应用。积极探索让数据说话、靠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管理新模式,依托实名制数据,在统计分析形式上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将以往内容繁复、晦涩难懂的统计报表分门别类生成重点明晰、直观易懂的统计图表,针对临退休人员、空编情况、科级领导干部分布、学校在编人员情况、编外人员组成等指标进行专项分析,形成分析材料6份,为区委区政府下一步决策提供充分的机构编制信息支撑。挖潜实名制数据潜力,建立预警干预机制,对统计分析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项分析研判,特别是区划调整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超编、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编外人员过多等问题提前作出预警研判,分析问题原因,研究解决方案,指导单位合理使用机构编制资源,提出事业人员超编整改7条切实可行的整改举措。

三是强化协同,构建规范化流程。坚持“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工作精神,通过明晰路径、简化程序、转变作风等方式,不断提升编制保障服务质量。密切联系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结合工作实际,重新梳理完善机关事业人员进出编、科级干部预报申请等工作流程,依托公务员、事业人员“一件事”系统,打通公务员人事点点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平台、机构编制数字化监管服务等业务平台,加强人员进出编、人员转隶、科级职数预报使用等业务的线上流转,全面完成全区3801名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转隶手续,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服务平台、机关事业养老库等系统合库工作,确保各人事相关平台数据顺利合流、平稳过渡。(拱墅区委编办供稿)

市委编办供稿)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