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信息 | >> 区、县(市)编办动态 |
拱墅区委编办扎实推进编外用工管理 | ||
| ||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严格控制编外聘用人员的工作要求,拱墅区委编办从源头管控、过程合作、日常维护、常态监管四个角度切入,以建设编外用工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体系为突破口,以多元化用编为创新点,着力攻克目前编外用工管理中存在的“行政效能低、财政负担重、管理难度大、人员流动强”等突出问题,平稳推进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 一、建章立制,严格源头管控。将编外用工与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改革任务统筹谋划,提前谋划思路,紧盯全区编外用工总盘,通过调研座谈摸清底数、了解存在困难,制定符合实际的导向政策,严格编外用工源头管理。一是调研先行摸底数,理清区情实际。成立调研专班,挑选全区20余家部门作为重点走访对象,调研编外用工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历史溯源,研究对策措施。开展测算和风险评估,形成书面调研报告,下好编外用工管理工作布局“先手棋”。二是政策先行建框架,明确指导意见。围绕“总量控制、严格管理、提高绩效”工作目标,定点征求并综合相关单位意见建议,就原则目标、核定标准等核心要素进行反复沟通协调,拟制形成《关于加强和规范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的意见》,拟定形成编外用工管理整体框架。三是图解先行立规范,细化操作流程。与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等协商编外用工各环节要点难点,坚持从源头上精简流程、提升效率。多轮模拟、精研设计,拟制图文并茂的向导式操作流程图,建立“用工申报、人员招录、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全链条管理,为相关单位办理编外用工业务提供了指南。 二、凝心聚力,明确职责分工。坚持依法依规,坚持管住与管活相结合,坚持上下联动,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夯实编外用工体系建设。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区领导高度重视、带头攻坚编外用工治理难题,部署实施岗位饱和度、匹配度专题调研,精研顶层设计,政策文件提交编委会议重点讨论研究,定期调度、定期过问,给予编外用工规范清理工作全力支持。二是创设协同机制。梳理财政、人力社保等单位编外用工管理相关职能职责,构建编外用工“一平台”协同流转机制。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在“一平台”的全程陪跑式指导下有序开展用编申报、人员招录、考核清退、日常管理等工作。三是统筹核定用编指标。按照总量控制原则,每年9由月各单位提出本年度编外用工需求数,综合全区总量和单位实际需求,“三上三下”征求意见,区委编委分类核定编外用工数量。截止目前,对全区48家单位下发编外用工核定通知书52份,核定编外用工共5982名。同时,充分考虑单位运行实际,设置特殊情况补缺,针对个别单位临时性、紧急性需求,要求提供上级文件精神等相关依据,严格申报审批程序,目前已按规核增核批区应急局等4家单位编外用工共15名。 三、留痕有据,规范日常维护。以机构编制综合信息系统为依托,科学留痕存档、实时维护数据,进一步做好编外用工日常数据管理工作。一是强化日常管理。严把补员、减员两大关口,实时更新编外用工数据信息,一方面,采取补员管理“不限时”备案制;另一方面,施行减员管理“年报”备案制。二是注重信息扩容。拔高标杆、主动扩容,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针对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采取实名制管理,建立编外用工信息数据库。三是深耕“最多跑一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向编外用工领域延伸拓展,将编外用工核定、编制使用主动纳入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系统管理,编外人员招录信息接入实名制库,简化用人单位用编及报备流程。 四、抓早抓常,实行动态监管。突出编外用工的制度化、全程化管理,对内打通各科室职责职能,对外密切联系职能部门,充分用好实名制库、信息备案等研判手段,加强对编外用工的前置监督、用中管理、用后跟踪。一是制定监督检查细则。制定《杭州市拱墅区编外用工监督检查实施细则(试行)》,明确监督检查对象、管理考核、实名制信息系统维护等具体内容,将规则牢牢挺在前面,确保编外用工指标核定、招聘招录、用工管理、工资待遇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管。二是强化日常动态监管。建立编外用工信息月报制度,对照各用人单位申报的编外用工基本情况与补员减员备案表,与实名制系统中编外用工类型、具体人员数量等信息进行逐一比对,确保各类信息完整有效、全面准确。截止目前,已督促5家单位整改未报用工计划等问题5条。三是实施定期抽查督查。定期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用工使用情况、用工方式、进人渠道等内容开展专项督查,对违规使用的,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全流程监管、问题能倒查、责任可追溯。(拱墅区委编办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