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质量推进市属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 ||
| ||
杭州市属经营类事业单位历经多轮改革,剩下的大多是存续时间长、资产规模大、遗留问题多、人员构成杂的“硬骨头”。杭州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改革部署,坚持协同发力、动真碰硬,真改实改、改好改活,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 一是注重调查摸底,坚定政策导向。组成5个工作组逐一走访主管部门和涉改单位,摸清涉改单位家底。特别是针对市属事业单位改革已进行过多轮的实际,为防止出现“翻烧饼”现象,坚决做到改革新政策既与以往政策有机衔接,又根据新情况完善政策细则,坚持“一碗水端平”。 二是注重协同发力,强化主体责任。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改革工作并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市有关领导积极协调分管领域涉改单位的具体问题。市事改办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开展指导培训,加强专题协调,会审改革方案,强化定期通报。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细致做好资产清查、方案制定等工作。 三是注重思想引导,确保安静平静。坚持“改革决心要坚定、引导工作要过细”,打消部分“老大难”单位“能不改就不改”“拖一拖可能混过去”的错误认识。主管部门深入细致制定改制方案,并就人员安置等关键问题逐个征求意见,确保改革方案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强化沟通联动,加强舆情分析,及时做好信访维稳化解工作。 四是注重规范操作,破解重点难点。针对部分涉改单位货币等流动资产少、退休人员提留费用缺口大,以及涉改单位房产产权归属等共性难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市事改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研究,及时明确国有资产管理和人员安置提留费用处理等改革政策和具体操作口径,突破了瓶颈制约。 五是注重改好改活,促进健康发展。坚持“改革完成是任务、改制后企业健康发展是目的”导向,从涉改单位人员和资产经营实际出发,确定最优改制模式。对市场前景较好的,实施“转企改制”,给予最大政策支持;空壳单位及人员规模小、转企后难以生存的,撤销事业机构建制;对事业企业“双法人”单位,注销事业法人,同步进行公司制改造。 目前,杭州市经营类事业单位已全部完成,做到了稳妥有序、依法规范、安静平静。26家市属单位收回事业编制416名,381名在职事业人员按规定提前退休或直接转为企业职工身份,930名离退休人员、1282名合同制人员、358名劳务派遣人员、4000余名子公司人员得到妥善安置,13亿元提留费用等改革费用来源全部到位。 a href='' style='font-size:10.5pt;'>[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