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信息 >> 区、县(市)编办动态
萧山区委编办顺利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发布时间:2019-12-30浏览次数:


为着力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事企不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萧山区委编办按照省、市关于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要求,“六措并举”扎实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截至10月底,已全部批复11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稳妥完成了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组建专班。萧山区加强对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组织领导,参照省、市做法,调整完善了区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委编办)。同时,萧山区也健全工作机制,组建了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专班,由区委编办主任任专班组长,区委编办副主任和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副局长任副组长,编办、财政、人社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构建了推进改革的完整职能闭环,工作专班坚持每月例会,梳理和分析改革重点难点并提出对策,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议,对涉改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实行“全程服务”,通过实地调研、电话指导等方式,及时了解和协调各类问题,确保改革得以有力推进。

二是把握关键,破解难点。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关于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要求,深入分析,把握好“人员分流安置”这个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要求涉改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摸清摸准摸透改革单位的人员底数和合理诉求,认真分析研究,周密拟订改革方案,特别是要求细化人员分流安置方案,保障方案科学全面、易于操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是深入调研,摸清实情。区委编办会同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深入11家经营类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座谈交流、下发表格等方式,进一步摸清经营状况、业务资质、现有人员及思想状况、资产和对外投资、经费收支、存在困难等情况,并认真听取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建议。根据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工作专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经过多次反复模拟推演,主动提出各单位初步的改革路径,并逐个征求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意见,确保在改革路径、改革时间等方面与涉改单位基本达成一致,最大限度减少改革阻力。

四是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以区事改办名义印发了《杭州市萧山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步骤、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在开展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恰逢萧山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文件要求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类划入相关区管国企,发挥资产集聚效应。萧山区把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统筹推进、配套实施。此次涉改的经营类事业单位,根据业务开展实际,有选择地纳入了相关区属国企统一经营管理,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

五是部门联动,推出实招。萧山区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区委以及区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等重点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共同研究并提出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口径。萧山区经充分研究,根据上级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同时结合改革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萧山区涉改经营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意见》,以事改办名义印发,区分“人随资产走”和“维持现状”两大类,明确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同时,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也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改革合力。

六、分类分步,平稳实施。坚持“分类分步、先易后难”的原则,成熟一家、推进一家,根据生产经营类活动事业单位现状,主要采取剥离职能、退出事业单位序列等两种方式,分两批批复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萧山区11家经营类事业单位中,5家采取剥离职能方式、6家采取稳妥退出事业单位序列方式。在改革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下大力气解决人员安置这个干部职工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保障职工利益,维护改革平稳平静。针对其中一家事业单位部分退休职工的有关诉求意见,区委编办会同主管部门分管领导与相关退休职工面对面沟通,解释和宣传改革政策,取得了职工的充分信任和理解。





相关信息